-
大中汉三嵕庙 编辑
大中汉三嵕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常张乡大中汉村西,创建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大殿为元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
大中汉三嵕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约为730平方米。大殿位于庙院北端,紧邻大殿两侧为东西朵殿,大殿前分列东西厢房,南端为二层山门。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原应为悬山顶,现为单檐硬山顶。前檐柱头施五铺作双杪,重栱计心造。前檐角柱为方形抹角石柱,金柱呈圆形,粗大,有拼接痕迹。除大殿外,其他建筑规模较小,形式也较简单。大中汉三嵕庙建筑格局较为完整,大殿基本保持着元代建筑特征,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大中汉三嵕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大中汉三嵕庙
地理位置: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常张乡大中汉村西
所处时代:元、清代
占地面积:约 73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836-3-13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清历代均有重修。
解放后,庙曾为公社粮种厂,后闲置,有宗教活动,由附近居民负责日常看护。
结构
大中汉三嵕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约为730平方米。大殿位于庙院北端,紧邻大殿两侧为东西朵殿,大殿前分列东西厢房,南端为二层山门,一层辟门道,二层为倒座戏台。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橡,原应为悬山顶,现为硬山顶,简瓦屋面,花琉璃脊饰。明、次间设板门直棂窗,正殿内存清壁画约80平方米。
大中汉三嵕庙
特点
斗栱形制特点:
大殿前檐不施补间铺作。当心间柱头铺作用斜栱。后檐铺作位置砌于砖墙中,状况不明。大殿前檐斗栱栱身卷杀平直,外观硬朗。内檐斗栱及梁架节点斗栱栱身卷杀圆滑,与前檐斗栱迥异。
前檐当心间柱头铺作——五铺作双抄,计心重栱,栱身作琴面昂状,下刻双瓣华头子,用五边形交互斗,足材蚂蚱头,蚂蚱头与通替木、撩檐槫咬合。横栱抹斜。栌斗中出45度斜栱,要头作蚂蚱头。里转四铺作单抄计心,上以合梢承乳栿。
前檐次间柱头铺作——外跳除不施斜栱外与当心间柱头铺作同。里跳要头后尾从合㭼上部断开,后部无梁架与之拉接。
梁架形制特点:
六架檐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乳楸衬于四椽袱之下,以16瓣圆栌斗承令栱、蝉肚托之。四橡栿中部有添柱。叉手与丁华抹颏栱咬合抵槫侧。前檐用两颗方形抹角石柱。金柱粗大,圆形木质,可见拼接痕迹。
大中汉三嵕庙题记壁画
2007年,大中汉三嵕庙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碑
保护范围:以寺庙围墙为界,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向南延伸80米,向东延伸100米,向西延伸50米,向北延伸150米。
地理位置
大中汉三嵕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常张乡大中汉村西。
三嵕庙
交通信息
自驾:从长治市出发经S326—丹朱东街—丹朱西街—碾洞线—大中汉三峻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