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三嵕庙 编辑

山西省平顺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社三嵕庙北社三嵕庙

北社三嵕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元、清。

北社三嵕庙坐北朝南,东西宽25.7米,南北长37.5米,占地面积86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南依次分布有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建有东西夹屋、东西廊房、东西耳殿。正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戏楼为二层式构架,下为山门过道,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卷棚顶。其余建筑皆为建于清代的小式建筑。北社三嵕庙平面布局保存基本完整,整体结构保存较好,蕴含历史信息丰富,整体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价值。保存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构件,寓意丰富,做工精致传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北社三嵕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北社三嵕庙

地理位置: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

所处时代:元、清

占地面积:86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839-3-13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北社三嵕庙创建年代无从详考。正殿根据现存结构判断为元代建筑。

清顺治年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皆有修聋。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庙创建平顺第二高级小学。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庙内泥塑毁于破除迷信活动。

2008年,山西省文物局补助经费50万元,建起了与北社大庙合用一个消防蓄水池的室外给水消防工程。

北社三嵕庙现为北社中学。

建筑格局

编辑
北社三嵕庙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宽25.7米,南北长37.5米,占地面积86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南依次分布有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建有东西夹屋、东西廊房、东西耳殿。正殿为元代建筑,戏楼为二层式构架,下为山门过道,面宽三间,献殿面宽三间,清式建筑。其余建筑皆为建于清代的小式建筑。

北社三嵕庙

主要建筑

编辑

正殿

正殿为元代建筑,建于高0.4米高的石质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橡,单檐悬山顶,灰简板瓦屋面。柱头斗拱单抄单昂,抄呈昂形,补间斗拱同柱头斗拱,每间一攒,梁架为三椽栿对前搭牵用三柱,前檐柱侧角显著。

正殿斗拱

山门

山门由两部分组成,一层为山门过道,设对开板门;二层为戏楼,下为山门过道,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插翼角,柱头科五踩单翘单昂,平身科每间一攒。

山门山门

献殿

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卷棚顶,清式建筑,柱头科一斗二升交麻叶,平身科每间一攒同柱头科。

献殿献殿

文物遗存

编辑
北社三嵕庙西侧保存清代重修碑2通。

文物价值

编辑
北社三嵕庙平面布局保存基本完整,整体结构保存较好,蕴含历史信息丰富,整体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价值。保存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构件,寓意丰富,做工精致传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文物保护

编辑
1999年,北社三嵕庙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长治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北社三嵕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碑保护碑

2013年3月5日,北社三嵕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围墙外东、西、南、北各10米为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向外东、西、南、北各300米。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北社三嵕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

三嵕庙

交通信息

乘坐平顺县内公共交通平顺506路至北社站。

下一篇 北社大禹庙

上一篇 北和炎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