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垣慈胜寺 编辑
襄垣慈胜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襄垣乡襄垣村,占地面积7041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 。
襄垣慈胜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布局,东西各有一所禅院,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西小殿。襄垣慈胜寺格局基本完整,为研究明代地方建筑结构特征提供了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技术价值 。
2013年3月5日,襄垣慈胜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襄垣慈胜寺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襄垣乡襄垣村
所处时代:明至清
占地面积:7041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855-3-15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元皇庆二年(1313年)十二月十四,襄垣慈胜寺毁于火灾。延祐五年(1318年),重建庭、坛、序、廊、庑、门、香厨、土地堂等 。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重修襄垣慈胜寺 。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募捐修葺襄垣慈胜寺,历时一年多完工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也有修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襄垣慈胜寺被襄垣五中占用 。
2005年,平遥县文物局筹集资金对襄垣慈胜寺内主体建筑进行了落架维修 。
2008年,平遥县人民政府及襄垣中学投资数十万元,对正殿、东西配殿、西小殿、戏台及西禅院进行了维修 。
襄垣慈胜寺
正殿
正殿为明代遗构,单檐悬山顶,面宽三间,进深六椽,七檩前后廊,四椽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外檐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明间施米字形斗栱一朵,屋顶布灰瓦,蓝绿琉璃方心剪边。殿内梁架彩画保存尚好,壁画大部分为白灰覆盖 。明间檐柱头仅施额枋,伸至次间成直截式,与次间阑额、普拍枋相接。由于明间开间较宽,荷载较重,采用了扩大材架的做法,是宋代匠作做法,在明代建筑中的体现 。
正殿
东西配殿
东、西配殿各五间,六檩前廊悬山顶。前檐斗栱为一斗二升交耍头,柱头、补间各一朵,正心瓜拱上承撑头木。屋顶筒、板瓦覆盖,花边滴水,施花脊。西配殿为地藏殿,东配殿为菩萨殿。东配殿廊心墙和梁架上均有彩画 。
西小殿
西小殿与西配殿
戏台
戏台在山门南40米处,坐南向北,以4根前檐柱组成台口和左右附台,进深五椽,卷棚硬山顶。台前明、次间的柱头承大额枋。枋上施五踩单昂斗栱,里外曳拽斗栱承双檩,补间斗栱明间两朵,次间如意斗栱各一朵,拱身拱头分别浮雕半镂空的花卉。栱眼壁以花板填充,梁架施彩绘 。
撰写时间 | 碑记名称 | 撰写人 |
---|---|---|
元至顺三年(1332年) | 《重修慈胜院记》 | 汾州儒学教授牛公佐 |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月 | 《重修慈胜寺禅院碑记》 | 赐进士出身敕授文林郎原任河南宜阳县知县戊申同考官邑人冀升三 |
天台宗
据元至顺三年(1332年)《重修慈胜院记》的碑文记载,襄垣慈胜寺为佛教天台宗传承。天台宗是汉传佛教十三宗之一,发源地为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国清寺。因其创始人智顗常驻浙江天台山说法,故称天台宗。天台山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天台宗以龙树为初祖。又因该宗奉《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故也称法华宗 。
学术研究
《文物世界》2017年第5期收录《浅谈平遥慈胜寺的宗教艺术特点》,阐述襄垣慈胜寺不同时代的宗派传承,以及地方风格的建筑特色 。
悬鱼
保护标志
保护标志
2019年8月11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襄垣慈胜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
保护范围 | 东至北堡街西沿,南至戏台后墙外3米,西至西配殿后墙外18米,北至正殿后墙外44米。 |
---|---|
建设控制地带 | 东至北堡街东沿,南至保护范围外52米,西至原平遥五中学校西围墙,北至原平遥五中学校北围墙 。 |
2022年8月,晋中市平遥县襄垣慈胜寺东禅院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获得山西省文物局批准 。
地理位置
襄垣慈胜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襄垣乡襄垣村。
襄垣村
交通信息
自驾:从晋中市平遥站出发,途经京昆线、省道S221,到达襄垣村,路程大约18.5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