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阳离相寺 编辑
昔阳离相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川口村,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是五台山西台的下院 。现存建筑中,正殿为宋代遗构,天王殿为清代建筑 。
昔阳离相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有天王殿、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钟楼、鼓楼。昔阳离相寺正殿是昔阳县仅存的四座元以前木构建筑之一,是山西晋中区域保存为数较少的宋代建筑,对于研究昔阳县元以前木构建筑的结构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 。
2019年10月7日,昔阳离相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昔阳离相寺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川口村
所处时代:宋至清
占地面积:约 5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210-3-01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正统九年(1444年)、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修缮昔阳离相寺 。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修缮昔阳离相寺 。
民国十四年(1925年),修缮昔阳离相寺 。
2022年,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对昔阳离相寺大殿进行勘查、测绘与记录 。
昔阳离相寺

昔阳离相寺天王殿

昔阳离相寺正殿
正殿
昔阳离相寺正殿建在石砌台基上,平面方形,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前檐当心间宽敞,两次间略窄,殿内当心间两缝梁架为六椽栿通达前后檐,通檐用两柱,六椽栿上施驼峰承四椽栿,四椽栿上施驼峰承平梁,平梁正中施蜀柱、大叉手、大斗、丁华抹亥栱承脊槫,平梁及四椽栿两端均设托脚,梁架制作规整,平梁、四椽栿、六椽栿梁端隐刻月梁。檐柱生起、柱头卷刹显著,柱间设阑额、普拍枋,阑额不出头,普拍枋上除当心间设补间铺作1朵外(为明清修缮时添加),余仅设柱头铺作一朵,形制为四铺作单抄,栌斗斗幽较深,栱头均设栱瓣,耍头为卷云形(为明清修缮时更换)或昂形,两山面柱头、补间铺作后尾为五铺作偷心造,柱头铺作耍头后尾与大角梁后尾伸至六椽栿之上,大角梁上设驼峰、大斗承山面太平梁,补间铺作耍头后尾承太平梁枋。民国时期,前檐被改制,用青砖砌出门窗券形过梁和壁柱 。
昔阳离相寺正殿
年代 | 名称 | 备注 |
---|---|---|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 | 重修离相禅林并创建石桥记 | — |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 嵌壁碑 | — |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 | 改修衍庆殿戏楼碑记 | 青石质。高120厘米,宽50厘米,厚12厘米 |
清道光九年(1829年) | 重修东戏楼碑记 | 青石质。高140厘米,宽60厘米,厚15厘米 |
民国十四年(1925年) | 重修离相寺碑序 | 青石质。高170厘米,宽80厘米,厚15厘米 |
参考资料: |
昔阳离相寺正殿整体保存完整,是昔阳县木构建筑遗存的早期建筑,同时也是研究宋代木构建筑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昔阳离相寺
2019年10月7日,昔阳离相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9月15日,山西省文物局印发了《山西省文物局关于晋中昔阳离相寺大殿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晋文物审批函〔2021〕228号),原则同意晋中市昔阳离相寺大殿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 。
2023年4月3日,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自然资源厅重新公布昔阳离相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
保护 范围 | 东自东配殿后檐墙向东延伸17米,南自天王殿前檐墙向南延伸12米至村路南沿,西自西配殿后檐墙向西延伸13米至村路东沿,北自大殿后檐墙向北延伸18米至民居院落后墙处 |
建设控制地带 | 以保护范围为界,东至保护范围外4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31米,西至保护范围外45米,北至保护范围外50米。 |
参考资料: |
2023年11月8日,昔阳县文旅局组织离相寺管理员及文物保护员开展山西省文物安全监管系统培训。
地理位置
昔阳离相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川口村 。
离相寺
交通信息
自驾:从昔阳崇教寺出发,途经留马线、土巷,到达昔阳离相寺,路程大约18.2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