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垛后土庙 编辑
古垛后土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樊村镇古垛村东,占地面积约4160平方米,始建于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是一座道教庙宇 。
古垛后土庙坐东北向西南,原有山门、戏台、献殿、正殿、东西厢房、东西耳殿,现存建筑有山门(原址复建)、戏台(清代建筑)、正殿(元代建筑),以及献殿基址等。正殿与戏台两座建筑较好地表现了各自时代的建筑技法特点,反映了该地区元至清时期木构建筑的演变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2006年5月25日,古垛后土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古垛后土庙
地理位置: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樊村镇古垛村东
所处时代:元代
占地面积:416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444-3-14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戏台。
2010年,在基址上复建山门。同年5月,河津文物局根据墨遗萍先生抄录稿重新立《重修后土庙碑记》碑 。
建筑格局
正殿
正殿是元代建筑,位于中轴线北端,建筑面积137.67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四椽栿通达前后檐,筒板瓦单檐悬山顶,斗为四铺作单下昂 。
正殿
戏台
戏台
非文物建筑
古垛后土庙内非文物建筑有山门、临时管理用房、公厕三座,其中山门建筑面积19平方米,临时管理房建筑面积26平方米,公共厕所建筑面积35平方米。
庙会
旧时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古垛后土庙内外都有戏曲杂耍,周围村社的人们都来进香献祭。后来每年三月十八、九月十八在古垛后土庙举行两次庙会,庙会期间有多种民俗活动 。
2023年5月5日至5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至三月十八),古垛村举办了古垛后土庙会,邀请了运城市盐湖区蒲剧团,演出包括《精忠报国》《孙安动本》《赵氏孤儿》《冷月香魂》《清风亭》等。活动举办前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制定了应急方案 。
历史价值
古垛后土庙是一处道教庙字,主要供奉后土娘娘,反映了该地区古人对土地的崇敬,是古垛村文化发展历程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古垛后土庙正殿与戏台两座建筑比较完好地表现了各自时代的建筑技法特点,反映了该地区元明清时期木构建筑的成就与演变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古垛后土庙内的《重修后土庙碑记》记载了该庙几度兴衰的历史,为现存各建筑创建、重修年代的推断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
社会价值
古垛后土庙是当地群众的祭拜场所,是古垛村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保持了公共活动性,维系了地方认同感,是古垛村的文化代表 。
2004年6月10日,古垛后土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6年5月25日,古垛后土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8月11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古垛后土庙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
保护范围 | 南自戏台后檐下向南20米,西自正殿西山墙起向西30米,东自正殿东山墙起向东20米,北自正殿后檐下向北20米 |
建设控制地带 | 自保护范围起,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 |
参考资料: |
地理位置
古垛后土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樊村镇古垛村东 。
后土庙
交通信息
自驾:从河津市人民政府出发,途经紫金街、苏北线,到达古垛后土庙,路程大约14.4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