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巷口寿圣寺砖塔 编辑
巷口寿圣寺砖塔,也称寿圣寺舍利塔、塔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舍利东街29号,占地面积约43.5平方米,始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 。
巷口寿圣寺砖塔是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坐北朝南,残高约47米,一至三层檐下有砖雕仿木构斗拱,四层以上叠涩出檐。塔刹刹柱折断,残存覆钵。巷口寿圣寺砖塔的造型与结构具有北宋时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2013年3月5日,巷口寿圣寺砖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巷口寿圣寺砖塔
地理位置: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舍利东街29号
所处时代:宋
占地面积:约 43.5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770-3-06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管理机构:寿圣寺砖塔和金胜庄遗址文管所
别名:寿圣寺舍利塔、塔寺
民国初年,巷口寿圣寺砖塔内部木梯被土匪焚毁。
抗日战争时期,寿圣寺被侵华日军所毁,仅存巷口寿圣寺砖塔。
2011年,重新恢复木梯 。
巷口寿圣寺砖塔
巷口寿圣寺砖塔底层较高,一至三层檐下用砖雕刻出仿木构斗拱,下施砖普柏枋,转角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五铺作出双杪。四层以上各层为砖叠涩檐。塔内中空,底层内因空间高隔为两层,共计十一层楼板,可随木梯逐级攀登。底层仅南面开券门,其它各面不设门或窗,二至十层东西南北四面辟小券门(假门 )。塔刹刹柱折断,残存覆钵,上有“大宋熙宁八季三月二十八日铸造……”铭文 。
砖叠涩檐(四层以上)

券门
巷口寿圣寺砖塔壁画
佛塔文化
古印度将塔称作“悉堵波”,原义为“坟”,是天竺有地位的人死后的一种礼遇。塔初为圆丘,佛灭后,舍利入塔,塔遂被赋予佛教意义。佛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在中国古代称为“浮屠”“浮图”,是梵文的译音。中国的佛塔平面形状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通常由地宫、塔基、塔身、刹组成。经过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结合,中国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样,主要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金刚宝座塔等。从建筑材料上看,有木塔,砖塔、砖石塔、金银铜铁塔等。隋以前多为木塔,后来木造塔多因火灾被焚,到唐代多以砖结构的塔代替了木结构的塔 。巷口寿圣寺砖塔是八角楼阁式砖塔 。
传说轶事
巷口寿圣寺砖塔上为铁覆钵顶,民间称为神锅。传说,当年施工人众甚多,管饭困难。芮城县城西北有个村子就布施了一口大锅,不论人有多少,都能管饱,被称为神锅。巷口寿圣寺砖塔修建完成后,就将神锅置于塔顶留念。后来,人们就将布施神锅的村子称为“上锅村”,以后衍变为上郭村 。
保护标志
2019年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巷口寿圣寺砖塔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
保护范围 | 自塔身起向东150米,向西100米,向南120米,向北280米。 |
---|---|
建设控制地带 | 自保护范围起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100米 。 |
地理位置
巷口寿圣寺砖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舍利东街29号。
圣寿寺舍利塔
交通信息
自驾:从运城市芮城县芮城汽车站出发,途经洞宾东街、育英北路,到达寿圣寺,路程大约1.6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