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遗址 编辑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清宫遗址华清宫遗址

华清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路38号,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年),毁于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中,原是唐朝皇帝为洗沐温泉而专设的行宫 ,遗址面积约1平方千米。

华清宫遗址是唐代的著名离宫,在盛唐以前的政治中起过重大作用,遗址宫城四面各设一门,宫内分东、中、西区,在东区,已发掘汤池遗址4200平方米,揭露出御汤、贵妃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等5个石砌浴池,以及殿堂、回廊、井、石墙、上下水道等。 华清宫遗址的选址、建筑布局遵循了传统理念,并充分利用山形水系的天然因素,最终形成“六阶”错落有致地建筑布局,是唐代城市规划较高水准的代表之一。

1996年11月20日,华清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华清宫遗址

地理位置: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路38号

所处时代:唐朝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4-0053-1-053

历史沿革

编辑
西周时,于此建骊官。

秦代,建骊山汤。

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

周武帝时,造皇堂池。

隋文帝时于此植松柏。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建宫阙楼阁,造御汤,赐名“汤泉宫”。 咸亨二年(671年),汤泉宫改称温泉宫。 天宝六年(747年),改称华清宫,环山列宫室,宫周筑罗城。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华清宫遭到严重破坏。

宋至清年间,华清宫逐渐没落,仅为温泉汤池。

清朝时期,华清宫修建环园。

民国时期,华清宫成为蒋介石的行宫。

20世纪50年代,华清宫新建九龙汤、飞霜殿、石舟舫、龙吟榭、飞霞阁等建筑。

1982年4月,在华清池温泉总北发现唐华清官汤池遗址,此后至1986年陕西省文管会组织华清宫考古队清理汤池遗址约4000平方米。

遗址特点

编辑
华清宫遗址面积约1平方千米。宫城四面各设一门,宫内分东、中、西区,在东区,已发掘汤池遗址4200平方米,揭露出御汤、贵妃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等5个石砌浴池,以及殿堂、回廊、井、石墙、上下水道等。御汤呈二层台式,上层莲花形,下层八边形,长10.6米,宽6米。贵妃汤规模较小,呈二层台海棠花形,结构精巧,做工考究。各汤池的上下水道分为陶、木、砖等质地,共发现460余米,引、排水系统科学合理。在骊山上,发掘出华清宫的道教建筑遗址朝元阁,老君殿等。

主要遗址

编辑
罗城

唐华清官北为会昌县城(今临潼县城),是离官居民区、手工业区及来华清官的百官府第所在地,南为骊山禁苑。罗城共有四门,东开阳门、南昭阳门、西望京门、北津阳门。罗城外有缭墙。宫内以隔墙分为三区,东区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临幸的寝殿及沐浴场所;中区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有前、后殿及置《温泉铭》的御书亭;西区有果老药堂、功德院、宫女沐浴的长汤16所及北魏元苌撰书的《温泉颂碑》。

御汤遗址

御汤遗址出土汤池遗迹七处,其中四处可分别定为莲花汤(又名“御汤九龙殿”,为唐玄宗李隆基沐浴之所)、芙蓉汤(又名“海棠汤”,平面形状酷似海棠,北檐墙基石上刻有“杨”字,应为杨贵妃沐浴之所)、太子汤和尚食汤。各汤池供排水系统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并充分利用了建筑物以外的空间地带。出土砖砌水道三条、石砌水道一条、陶质管道七条;清理出用条砖围砌、垒砌的井四口。出土遗物有“开元通宝”钱、莲花纹瓦当、筒瓦、板瓦、莲花纹和素面方砖,各种绳纹的条砖(有的印有官匠姓名及人手印)、绳纹陶水管(子母口)等。

文物遗存

编辑

北魏温泉颂碑

北魏温泉颂碑出土于华清宫遗址,属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华清池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内。青石制,由碑额、碑身、碑座构成,高183厘米,宽100厘米。碑额盘双螭,额篆书“魏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雍/州刺史松/滋公河南元振兴/温泉之颂”9行共36字。碑文20行,行30字。碑文撰者为北魏宗室大臣,平文帝拓跋郁律六世孙,襄阳公拓跋乙斤之子元苌 。

碑文载:“盖温泉者,乃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千城万国之民,怀疾之客,莫不宿粮而来宾,疗苦于水。”歌颂骊山温泉“济世之医,救民之命”之功德,特“因林构宇”,完善设施,保佑神泉永久造福苍生 。

北魏温泉颂碑

唐三彩吻兽

唐三彩吻兽出土于华清宫遗址,属国家二级文物,现存于华清池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内。是古建筑屋脊两端的一种饰物,长50厘米,残高60厘米,厚25厘米,中空,红陶质,釉色以绿、褐、银为主。龙造型,阔口如盆、獠牙锋利、怒目圆睁、鳞甲丰满 。

唐三彩吻兽

唐三彩套兽

唐三彩套兽出土于华清宫遗址,属国家二级文物,现存于华清池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内。套于仔角梁的端头,防止屋檐角遭到雨水侵蚀。长37厘米,高23.5厘米,宽26厘米,通施绿釉,嘴唇、目耳施褐色釉,龙头型,张口呲牙,长唇上卷遮鼻,眼皮环凸目,扇形耳。中空,尾部方孔壁厚1厘米,与建筑物木构件对接 。

唐三彩套兽

明华清宫建雷神殿碑记

明华清宫建雷神殿碑记出土于华清宫遗址,属国家三级文物,现存于华清池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内。青石质地,高150厘米、宽90厘米,碑圆首无座,碑额篆书“华清宫建雷神殿碑记”,额上有线刻云纹,左右各有线刻飞凤,碑文左右上周均有五公分宽的线刻莲花图案,下为山林树形图案。碑文记载了明代道士李定岩从明天顺六年到明成化十四年夏在距温泉西北80米处的华清宫旧址修建雷神殿的经过 。

明华清宫建雷神殿碑记明华清宫建雷神殿碑记

历史文化

编辑
诗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唐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诏令扩建华清宫,并修建海棠汤,专供杨贵妃沐浴。从此,盛唐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止同室、行同辇、寝专房、宴专席、浴专汤,盟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于华清宫度过了长达10年的爱情。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兵临城下,杨贵妃背以“红颜祸水”的历史罪名,被赐死于马嵬坡,一段旷世绝恋彻底结束。正如白居易传世名作所描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文物价值

编辑
华清宫遗址的选址、建筑布局遵循了传统理念,并充分利用山形水系的天然因素,最终形成“六阶”错落有致地建筑布局,是唐代城市规划较高水准的代表之一。

文物保护

编辑
1956年,华清宫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华清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华清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路38号。华清宫遗址位于临潼县城南,范围大致为:东起东花园东侧的寺沟(即石瓮谷),西至今铁道部临潼疗养院西的牡丹沟,南及骊山第一峰(即烽火台),北至今县城南什字以北。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交通信息

自驾:从临潼区人民政府出发驾车距离华清官御汤遗址1.4千米,用时9分钟。

下一篇 仙游寺法王塔

上一篇 灞桥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