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善导塔 编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积寺善导塔香积寺善导塔

香积寺善导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约17.5千米的长安区潏滈两河交汇处的郭杜乡香积村香积寺内。寺为唐代著名的古刹,始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佛教净土宗的门徒为纪念祖师善导而修建的。

善导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呈正方形,原为十三层,现存十一层,底层边长9.5米、残高约33米。塔身全用青砖砌成,初层特高,次层以上高度骤减,壁面有扁柱、栏额、斗拱,底层南券门上有清乾隆年间砖刻门额“涅粲盛事”。此塔属密檐式,塔身又有楼阁式结构的特点,建筑形式独具一格。

2001年6月25日,香积寺善导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香积寺善导塔

地理位置: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一街香积寺内

所处时代:唐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0418-3-22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隆阐法师怀恽移葬其师善导于此,并修塔建寺。

1979年,用钢筋水泥框架及外腰加箍的办法加固善导塔,并复原塔座、楼梯。

香积寺善导塔

建筑格局

编辑
善导塔位于香积寺内西北隅,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呈正方形,底层每边长9.5米。塔体原为十三层,后因年久失修,塔顶遭到破坏,现存十一级,残高约33米。塔身一层较高,从第二层开始塔身变矮,并逐层收减高宽,至第10层每边长为5.1米。塔体结构为砖砌单壁中空,内置木楼板楼梯,可供游人登至顶部。每层四面均辟券门,并叠涩出檐,下砌两道菱角牙子。二层以上每面均隐刻仿木构建筑的立柱3间,柱间作阑额、槏柱、直棂窗,柱头与补间均置栌斗承枋,枋上刻出木构的细部特征。在底层南面砖券门洞上方还嵌有砖刻的“涅檗盛事”四字横额,系清乾隆年间(1746~1795年)添置。

文物遗存

编辑
香积寺善导塔塔身周围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塔基层四面有门,南门楣额上嵌有砖刻的“涅盘盛事(时)”横额,是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修补时所作。塔身四面并刻有楷书,内容为《金刚经》,字迹雅秀,笔力遒劲。

文物价值

编辑
香积寺善导塔无论在建筑设计上,还是在营造技术上都集唐代建筑技术、雕刻艺术之大成,它外观造型不仅简洁古朴,而且端庄稳重,并收分明显,曲线流畅。特别是塔身仿木构雕刻十分精细,形象逼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根据文献记载,此塔在当时不仅用于佛事,而且还用作观星测雾,量日定时,具有一定的科学实用价值。

历史文化

编辑

善导

善导,俗姓朱,山东临淄人,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卒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他一生专习净土念佛法门,被称为“净土二祖”。曾经书写《阿弥陀经》数万卷,画净七变相三百余壁。

文化传播

善导一生著有多种净土宗典籍,其中《观无量寿经疏》亦称《观经四帖疏》,主要是叙述净土法门的教相教义,于8世纪时传入日本。日本僧人法然依据它创立了日本净土宗,广泛传播于日本,故日本净土宗信徒都以香积寺为其“祖庭”。中日关系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各界友好人士与日本净土宗信徒,陆续访问香积寺,朝拜善导塔。日本友人和佛教信徒赠送的善导大师塑像、香案、法器,均安置在大殿内。另外在殿前还安置有石灯。

1980年5月14日,中日两国净土宗同仁200余人,在香积寺举行法会,纪念善导大师圆寂1300年。

文物保护

编辑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香积寺善导塔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陕西省政府划定了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善导、净业师灵塔。一般保护区:寺院墙内。建设控制地带: 一般保护区外延5米内。

2001年6月25日,香积寺善导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香积寺善导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一街香积寺内。

善导塔

交通信息

乘坐西安市内公交738路到香积寺景区站下车,步行186米可达。

下一篇 西安城隍庙

上一篇 公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