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圣寿寺塔 编辑

陕西省西安市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圣寿寺塔长安圣寿寺塔

圣寿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始建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

长安圣寿寺塔坐西向东,塔通高29.5米,底边长7.5米。塔身一、三、五、七层南北两面和二、四、六层东西两面辟券门,层间以砖叠涩出檐,施两排菱角牙子。二层以上壁面作仿木结构,每面三间,以砖隐出倚柱、阑额及斗棋。塔顶平砖攒尖,置七圈铁质相轮,上覆八角攒尖式铁质塔刹。

2006年5月25日,长安圣寿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长安圣寿寺塔

地理位置: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

所处时代:隋仁寿年间(601~604年)

占地面积:9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770-3-47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长安圣寿寺塔始建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

唐大历六年(771年),始称南五台圣寿寺。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因该地前后6次出现五色圆相、祥云等瑞象,宋太宗敕额“五台山圆光寺”,历代多次予以重修。

长安圣寿寺塔长安圣寿寺塔

建筑格局

编辑

长安圣寿寺塔长安圣寿寺塔

长安圣寿寺塔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坐西向东,走势狭长。现存殿宇均系清代和近代建筑。塔通高29.5米,底边长7.5米。塔身一、三、五、七层南北两面和二、四、六层东西两面辟券门,层间以砖叠涩出檐,施两排菱角牙子。二层以上壁面作仿木结构,每面三间,以砖隐出倚柱、阑额及斗棋。塔顶平砖攒尖,置七圈铁质相轮,上覆八角攒尖式铁质塔刹。塔内原有木梯供登临。

文物遗存

编辑

长安圣寿寺塔长安圣寿寺塔

长安圣寿寺塔塔尖也用平砖攒成,上置七重铁质相轮,其上覆有八角攒尖式铁刹。 在寺塔北约50米矗立着印光法师的影堂石塔,塔室内嵌有两方形石俩,于右任先生题写“印光大师影堂”。寺内还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观音大士伏龙赋并序”及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的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遗像碑各一通。寺门前有两棵唐代古槐。与塔合称为隋塔唐槐。

历史文化

编辑

长安圣寿寺塔长安圣寿寺塔

对寺塔的来历有一说:据说隋文帝杨坚和他的母亲出游印度,带回佛牙一枚。见该处山清水秀,便于参禅诵经,就在此建塔。该处终年香火旺盛,随文帝也常来此消夏避暑,参禅礼佛。

初唐时,太宗李世民的母亲每年也要来此朝拜几次。因此南五台成为佛教圣地之一。

白居易曾赋七绝《登观音台望城》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人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民国年间佛学大师印光法师曾在圣寿寺讲经,弘扬净土宗。印光法师在海内外弟子十余万人,著作有《净土决疑录》《宗教不宜混滥论》《印光法师文抄》等。 关于“应身大士圆寂塔”名谓的由来:民间传说,隋仁寿年间有毒龙化为羽人,在京城以药为饵,毒杀生灵。观音大土遂化身和尚,降伏之。为感铭观音大士普救众生之恩,时人修建了此塔,并祭观音大士为“应身大士”。

保护措施

编辑
2006年5月25日,长安圣寿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址

长安圣寿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南五台景区内。

圣寿寺-隋塔

交通

自驾前往长安圣寿寺塔:从西安北站出发,大约90公里,约需1小时21分钟。

下一篇 长安华严寺塔

上一篇 明秦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