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颉墓与庙 编辑
仓颉墓与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杨武村。庙平面呈方形,占地11340平方米。庙始建年代无考,传说汉代建冢,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曾对墓及庙进行维修。
仓颉墓与庙前部为祠祀建筑,后部为墓冢。庙门向南,中轴线上有照壁、山门、前殿、报厅、中殿、后殿(寝殿),以及仓颉墓,两侧配列钟楼、鼓楼、社房、厢房等。仓颉墓墓冢四周用八角墙垣,东、西设出入口。庙内有碑石18通。在戏楼后台的墙上有多幅人物写意画和清代戏班留下的题记,成为戏剧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2001年6月25日,仓颉墓与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仓颉墓与庙
地理位置: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杨武村
所处时代:明、清
占地面积:11340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0416-3-22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宋明两代各有修缮扩建。
明正德七年(1512年),建照壁、山门。
据《白水县志》记载,民国八年(1919年)重修照壁。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朱庆澜将军增修墓周砖砌围墙及东西砖雕门。
1991年,白水县人民群众捐资修造一尊仓颉泥塑造像。
照壁
照壁位于仓颉庙大门口平台上。据史料记载创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后历经风雨沧桑,在清末时已破败不堪,民国八年(1919年),白水县群众自发集资又重修了照壁。照壁也称影壁,古代用以计时。照壁在有些地方还很多,基本上是用来保护风水的。照壁修好后,庙前面的史官村的村民认为照壁将仓颉庙流向他们村的灵气、神气全挡住了,坚决要求拆掉照壁,后来经商议后决定,在照壁下面开个小洞,目的是让风水透过照壁流向史官村,因此,便形成了这一风格。照壁中间的砖雕为一独角猛兽,称之为独角兽,又名“廌”音制,仓颉造“法”字便是根据独角兽而造的,意为“廌”顶去不平使其呈水平状谓之为法。
山门
山门是一座高台建筑,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是庙内较为宏伟醒目的建筑,承台下开三门,两小一大。台上有5间门楼,门楼两侧为雕木花木制隔扇。山门设有台阶,可拾阶而上直达顶楼,也是每年庙会期间,人们登高览胜的场所。
戏楼
戏楼
戏楼紧邻山门左右,为清代所建。在戏楼后台的墙上有多幅人物写意画,也有清代不少戏班留下的题记。
前殿
前殿与两戏楼相对,硬山屋面。殿内曾悬挂着于右任先生书写的一幅“文化之祖”匾额,毁于“文革”时期。通过此殿,进人谒拜祭祀区域,前有报厅,顾名思义,报厅为仓颉庙的祭拜者报到的地方。拱顶代替大梁,建筑结构较为特殊。报厅左有青龙柏,右有白虎柏。在前殿和报厅内墙绘以壁画,大都表现“织女牛郎”“神州三侠”“丹友八士”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及耕樵渔读、琴棋书画等内容。
正殿
仓颉泥塑造像
墓园
仓颉墓
仓颉庙内现存碑石16通,其中立于前殿的乾隆十九年(1754年)《仓颉圣鸟迹书碑》上书528个字,由当时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相传此28个字为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字形若图若画,难以辨认。据上海书店1984年翻印宋代王著《淳化阁帖》中将这28个字译为“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义家,受赤水尊,戈矛斧吊”。
相关传说
仓颉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历史人物,生卒年月不详。相传仓颉死后葬于武庄村,据庙东1里有余。上古之时,轩辕皇帝创姓氏、作甲子、制历法、创算术、制音律、养蚕、制衣,开创华夏文明,其中最重要一项是创造文字。当时人们蒙昧未开,结绳记事,甚为不便,年久月深,难以辨识,黄帝遂令史官仓颉造字,仓颉出游天下,遍访智者,历时3年,于是“穷天下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府察龟文乌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纲鉴易知录》载:“帝命仓题为左史,诅诵为右史。仓颉见鸟曾之迹,依类象形面制字。”
随着历史的推移,轩辕黄帝的逐渐神化,仓颉也被形容为“生面能书”“四目灵光"“造字圣人”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仓颉应是始创文字的收集和整理者,正如《辞源》中解释的,“文字是在社会长期生活逐渐产生、形成的,不可能由一人独创。仓颉可能是整理文字的一个著名人物”。
古柏
古柏众多是仓颉庙的一大特点,也是仓颉庙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院内生长的古柏中,树龄千年以上的就有40余棵,形成了仓颉庙除庙院建筑群外的又有一景观。长期以来,人们将千百年来有关黄帝、仓颉的神奇传说赋予了这些千年古柏,颂扬仓颉的睿德和开创中华文明的功绩,抒发怀古之情。当地的人们根据各个柏树的位置、枝体造型、规模大小,寄寓不同的民间故事和内涵。根据方位的有“青龙”“白虎”;以传说故事而命名的有“惊贼”“莲灯”“不进”;以造型得名的更是为数众多,有“垂枝柏”“飞檐走壁柏”“二龙戏珠柏”“风凰柏”“喜鹊柏”“孔屏柏”“狮子柏”“猴头柏”“灵芝柏”等;从植物共生的角度命名的有“柏抱槐”“柏抱桑”“枝梅”“单龙戏牡丹”等。“魁星点元”柏,高17米,树围6.8米,为苍颉庙柏树之冠,相传为仓颉手植柏。仓颉庙古建群及柏树群构成了一个整体,共同传承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
谷雨庙会
在白水县,相传,农历24节气中的谷雨节也由于仓颉坚韧不拔的毅力感动了玉帝,特下谷子雨以示酬谢,每年苍颉庙举行谷雨庙会,祭祀仓颉,为期7—10天。
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位于仓颉墓与庙景区内,建成于2018年12月,现建有中共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会纪念展厅、警卫室、指挥部旧址、通讯室、红色教育报告厅等多个展室,共占地300余平方米。2020年12月,被市纪委监委命名为第三批市级廉政教育基地。
1949年1月11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白水县武庄村仓颉庙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副政委习仲勋,副司令员张宗逊、赵寿山,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等代表共113人。会议期间,全体代表经过讨论,一致拥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决策,并于23日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表会议总决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关于提高自觉纪律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关于地方群众工作的决议》等重要文件。
白水县纪委监委挖掘西北野战军在白水大地上的廉政纪律、廉洁故事建成了白水县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全面展示了《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关于提高自觉纪律的决定》、廉政故事“挂像”、“仓颉庙告示”、《入城纪律守则》等从严治军的廉政故事。基地共接待党员干部群众1万余人次。
仓颉庙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2001年,陕西省拨文物保护专款,对仓颉墓与庙的前、中。后三座殿进行了维修,同时对其彩绘和殿内壁画进行了化学加固。
2001年6月25日,仓颉墓与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8月29日,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渭南市仓颉墓与庙保护条例》,并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开始施行。
地理位置
仓颉墓与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杨武村。
仓颉墓与庙
交通信息
西安至白水长途车,转乘白水县城乘开往史官镇的中巴车,在史官中学下车可达景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