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良寿圣寺塔 编辑
百良寿圣寺塔,俗称百良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东北约20千米的百良镇百良中学(原寿圣寺遗址)院内。百良,“原名并粮,讹云百良。俗传为羊角哀、左伯桃并粮处”。百良寿圣寺毁塔存,塔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
百良寿圣寺塔为唐代方形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现塔残高29.7米,底层每边长5.3米。周围有近年补葺方形基座,底边长17.65米,高1.35米。塔身底层特高,南向辟券门,门额上方做出小局部单坡屋檐,饰椽头、瓦垄和正脊鸱尾。二、三、四层和九层壁面作仿木结构,交替雕饰假券门或假卧棂窗。层间以15排砖叠涩出檐。百良寿圣寺塔对研究合阳建筑历史具有较高的价值。
2006年5月,百良寿圣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百良寿圣寺塔
地理位置: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东北约20千米的百良镇百良中学(原寿圣寺遗址)院内
所处时代:唐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百良塔
编号:6-0772-3-47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百良寿圣寺塔传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
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1月),华州大地震,塔上部崩毁两级,塔体向北偏东倾斜。
清顺治十五年至康熙二年(1658~1663年),百良寿圣寺塔予以维修,加固了塔基,在塔身周围包砌高砖台,上筑矮墙如城蝶式样。
1985年,维修百良寿圣寺塔,拆除塔身底层的高砖台,塔身五层以下暗加铁箍。
百良寿圣寺塔
重修寿圣寺浮图记
塔传建唐贞观间,无碣可考。高十三级,下有小龛。年远址裂,坐龛下如坐万仞崖底,危石缅垂也。仰睇塔上,窃窃其景。每风吼云飞,辄若移动,久视乃定,不知几十年于兹矣。岁戍戌(应为顺治戊戌),吾祖思固厥基,进务而议,邑令徐公严叟序其薄捐金助之。四方输者,驰车如鹜矣。康熙元年八月,淫雨连旬,墙墉楼舍倾颓无留也。余惧甚,呼僧迫之。乃于二年夏孟告成。每方广五尺,高四丈奇。王子日:天下事岂不在人哉?唐浮图如慈恩寺所云:高标跨苍穹者,崩损几口,在吾里者,形乃突兀如涌出也。比龙象,口心操之,不然听其湮灭。岁月既久,斯亦残而封萝荐,而尚可间哉?赐进士第礼部观政王又旦撰,庠生王又昌田、庠生南、图南、南、孙文督修。住持僧:明德、清、静中、无尚、无众募修。信士:口居千、王见喜、赵树芳、王口全募。泥水匠:文稳、李养鳞。石匠:李林。皆康熙二年岁次癸卯季夏廿日。
传说轶事
百良寿圣寺塔向东北方倾斜。合阳的塔为什么是歪的,专家们讲,这是黄河河道地层切割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在民间都自古流传着另一种说法。据说合阳是一块风水宝地,县城乃九龙朝凤之地,要出三石六斗菜籽颗那么多的官。后来来了位瞎心眼的县官,略懂风水,心中妒忌,便好言哄骗老百姓建塔。这塔压住了凤凰的翅膀,凤凰再也飞不起来,从此合阳成了一个贫瘠的苦地方。又过了多年,坊镇西街出了个小季子,他到华山上拜师学道,决心要拉倒合阳的塔。尽管他学会了法术,但是他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太小,只把塔拉歪了,却没有倒下来。小季子悲愤交加,口吐鲜血而亡。
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塔周围30米内;一般保护区与重点保护区相同;建设控制地带为重点保护区外延70米内。
2006年5月,百良寿圣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百良寿圣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东北约20千米的百良镇百良中学(原寿圣寺遗址)院内。
百良塔
交通指引
合阳县人民政府距离约25千米,驾车约40分钟可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