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沙遗址 编辑
南沙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县瓜坡镇南沙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至商朝时期的古遗址。
1958年、1983年~1984,西安半坡博物馆考古队先后两次在南沙遗址发倔,清理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是陕西境内面积较大、堆积比较丰富的商文化遗址之一。清理出房址、灶坑、墓葬、陶窑、灰坑等遗迹。出土遗物数量众多,按照质料分为: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卜骨、铜器等。南沙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商文化的分布、商代历史及商族和西部其他民族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该遗址南部的龙山文化墓地发现了两具埋葬规则的完整马骨架,保存这样完好的马骨架在龙山遗址或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为研究龙山文化的埋葬制度和风俗习惯,为研究马的驯化史提供了珍贵标本。
2013年3月5日,南沙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南沙遗址
地理位置:陕西省渭南市华县瓜坡镇南沙村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429-1-42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58~1959年,三门峡黄河水库考古队进行了小面积的发掘,认为南沙遗址以商代文化遗存为主。
1973年8月,西安坡考古队复查过南沙遗址。
1983年6~12月,1984年7~12月,西安博考队先后两次在南沙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古发掘工作,计开探沟3条,探方6个,共计发掘635.5平方米。确认含有商代文化遗存。
南沙遗址位置图
文化层堆积
南沙遗址断面
墓葬
M1
房址
房址,2座,另外发现大片居住面痕迹,其下所叠压的几座灰坑填土中还出土有许多房屋建筑残块。探方所发掘的残居住面,最大的一块东西长约4米、南北宽3米多,而该残居住面分3层,表面多红色烧结,局部呈青色烧结,3层之间均被厚0.3~0.5厘米的浅灰土分隔开,据此推断可能是连续建房而形成的叠压居住面。因无法看出此房址形状和面积大小,故未编号。清理的两座房址仅保留居住面及穴壁,其地面上建筑破坏无存。
灶坑
灶坑,6个,根据形状的不同可分为椭圆形灶坑2个、圆角方形坑1个、圆形灶坑2个、不规则状灶坑1个。因相关房屋被破坏,除K6外其他灶坑与房屋的关系不清。
陶窑
陶窑,1座,编号1983SHNSY1。位于T4西部偏南,开口于4层下。窑址结构为竖穴,由窑室、窑门、火道、火膛、火口和窑前工作面组成。
灰坑
灰坑,32个,依据其口部形状的不同可分为不规则状灰坑14个、椭圆形灰坑6个、圆形灰坑7个、方形灰坑5个。一般灰坑内堆积为或深或浅的灰土,灰土内杂有许多红烧土块、兽骨块、木炭屑、木炭、石块,以及大量商代陶片。
南沙遗址遗物数量众多,按照质料分为: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卜骨、铜器等。
陶器
南沙遗址出土的鸟纹彩陶钵
石器
石斧、石刀
骨蚌器
骨笄、骨匕
铜器
铜器少,仅见铜铁和铜刀。
马骨架
在龙山文化的圆形葬坑内,发现两具完整的马骨架,为同期墓葬中少见。
地理位置
南沙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县瓜坡镇南沙村。
南沙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陕西省渭南市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南沙遗址,路程约9.6千米,用时约17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