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头窑遗址 编辑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头窑遗址尧头窑遗址

尧头窑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是唐朝至清朝时期的古遗址。

尧头窑遗址现存古窑129座、制瓷作坊78处、古民居75间、庙宇祠堂17座、瓷片堆积层3处,是考古已发现保存最完整、遗存最丰富的古瓷窑遗址。通过对尧头窑的发掘,可知尧头窑遗址的使用可分为三期:早期,以M形匣钵为代表,相当于元末明初之前;中期,以支柱和搁板为代表,相当于明初至明代中期;晚期,以筒形匣钵为代表,相当于明代中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尧头窑遗址出土器物包括窑具和瓷器产品两大类,少完整器。尧头窑遗址是渭南历史上民间瓷窑之一,是黄河流域窑口之一,对耀州窑有着重要的继承、弘扬和发展,丰富了陕西地区的窑口分布。尧头窑遗址对研究中国北方古瓷窑有着重要意义。

2013年3月5日,尧头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尧头窑遗址

地理位置: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

所处时代:唐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454-1-45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尧头窑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朝县志,澄城“瓷砂始于唐”。

晚清和民国时期,尧头镇的烧瓷业已发展到兴盛阶段,民国十五年(1926年)《澄城县志》记述,“境内工艺不兴,无他特产。著名者惟长润镇(尧头)之瓷器砂器,余皆寻常日用之物······旧有40余家,民国十五年(1926年)时有20余家,每年共出30余窑”,当时的出产数为“每窑约三十余串,每年约售钱万余串”。

民国三十年(1941年),日军飞机越过黄河侦察,看到尧头窑紫烟缭绕,误认为是工业重镇,投下两颗炸弹。尧头窑遗址内还遗留着炸弹炸出的深坑。

2016年,首次正式的考古发掘尧头窑遗址,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勘探面积10000平方米,揭露窑炉遗迹6处、把泥池遗迹1处、其他遗迹4处,出器物包括窑具和瓷器产品两大类,窑炉均为半倒焰式窑炉。

遗址特点

编辑
综述

尧头窑遗址瓮窑烧造区

尧头窑遗址地处渭北黄土台塬地带、洛水之滨。尧头窑遗址东至白家城,北至澄白路,西至西坡村,南至沟边,约4平方千米,整个遗址包括古遗址窑址,瓷片堆积层,古民居建筑群、古道、古树、作坊和高岭土等。尧头窑遗址仍现存古窑129座、古民居75处、制瓷作坊78处、庙宇祠堂17处,是考古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古窑遗址群。瓮窑烧造区,峁梁阡陌间,无数瓮罐堆叠在丛生的荒草中,绵延不断;荒芜废旧的窑洞布满山坡,参差错落。尧头窑主要烧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用陶瓷,古窑体系基本分为碗窑、瓮窑、黑窑、砂窑四个传统窑系。

窑址

Y1、Y2、Y3三座窑炉位于尧头西侧半坡中,先后同址延续使用,窑床相互叠压。这三座窑炉又被叠压于瓷瓦坡之中,时代为明代晚期至清晚期。Y4位于尧头西侧坡底,被一处近现代的窑洞作坊打破,其窑箅是用古耐火砖券拱而成。Y5位于尧头老街,并叠压于明清老街之下,残存窑床后半部分。Y5窑壁简陋,多用石块垒砌,夹杂有窑具搁板。窑室及烟肉内出土有瓮片、搁板、黑釉涩圈碗等遗物。Y6只残存落灰坑一角,但能看出落灰坑平面呈半圆形,周围以石块凳砌。

耙泥耙泥

耙泥池为将矸石耙制成研泥的场地设施,包括耙池(圆形)、澄池(长方形)、引水渠(明渠)和泥浆渠(暗渠)。

探方4地层相对比较连续且完整,共划分21层,结合探沟1的地层关系,将本遗址可分为三期:第一期,21层,早期,以M形匣钵窑具为代表,产品以黑釉涩圈碗为主;第二期,14~20层,中期,以支柱、搁板窑具为代表,产品以黑釉涩圈碗和小底瓮为主;第三期,3~14层,晚期,以直筒形钵窑具为代表,产品有黑釉半釉碗、白釉器、青釉器、青花器,还有小底瓮和大底瓮等。通过对尧头窑的发掘,可知尧头窑遗址的使用可分为三期:早期,以M形匣钵为代表,没有发现相应的窑炉,相当于元末明初之前。这一时期尧头窑烧造瓷器的技术与耀州窑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产品为清一色的黑釉涩圈碗,以平民使用为主;中期,以支柱和搁板为代表,包括Y5与Y6,相当于明初至明代中期。这一时期的尧头窑应该是经历了一次突然的技术变革,这种革新体现在窑具的突然变化上,说明这是一种耀州窑以外的地方传来的技术,因为同时期的耀州窑并没有出现类似的窑具(支柱与搁板);晚期,以筒形匣钵为代表,包括Y1、Y2、Y3、Y4,以及地表看到的所有的窑炉遗迹,相当于明代中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时代尧头窑又渐渐发生一次技术革新,仍然是以窑具的变化为代表,筒形匣钵开始出现。而发掘中发现大量的支柱与搁板也是突然被全部废弃,有部分支柱有使用痕迹,但没有破损的痕迹。这次的革新应该是耀州窑的影响再一次占据了主导地位。

尧头窑遗址尧头窑遗址

尧头窑后期生产的产品以盆、瓮、海子等大型器为主,碗盘等小型器数量多,所以瓮窑区占整个窑区面积约三分之二。根据出土的器物及传世器物器形,瓷瓮可分为三期:早期,敞口,直斜壁,上腹部向下收,小平底,时代下限为明代晚期;中期,敞口,直斜壁,下腹部向下收,小平底,时代为明代晚期至清代晚期;晚期,敞口,直斜壁,微弧,底内凹,较大,时代为清代晚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文物遗存

编辑
尧头窑遗址出土器物包括窑具和瓷器产品两大类,少完整器。

历史文化

编辑
尧头镇名称来历

尧头镇的得名据《澄城地名志》记载,原以瓷窑密集为由得名为“窑头镇”,后因古圣之“尧”与“窑”同音,而最终将这个被赋予浓厚文化内涵的称谓留传至今。

尧头窑瓷

尧头窑瓷尧头窑瓷

据调查,尧头镇在20世纪中叶,瓷业烧造是分地区和分家族进行的。尧头窑烧制的瓷器,大部分是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用品,种类繁多,诸如缸、盆、碗、炉、罐、瓶、盏、托、灯、玩具等,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施釉,用倒焰式的馒头窑烧制,采用当地蕴藏的大量的高岭土,白碱土,其主要以黑釉为主,兼烧青釉、杂色釉。运用刻划花、青花、铁锈花及黄、褐、蓝、酱、窑变釉等进行装饰,题材广泛。常见的牡丹纹,也有飞禽走兽,石榴纹,莲花纹,桃纹,八卦纹,花鸟鱼虫,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图案,几何纹样等。构成了澄城尧头窑独特的艺术风格。

研究价值

编辑

尧头窑遗址尧头窑遗址

尧头窑遗址是渭南历史上民间瓷窑之一,是黄河流域窑口之一,对耀州窑有着重要的继承、弘扬和发展,丰富了陕西地区的窑口分布。尧头窑遗址对研究中国北方古瓷窑有着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尧头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尧头窑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

尧头窑古镇

交通信息

自驾:自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尧头窑遗址,路程约16.1千米,用时约24分钟。

下一篇 永垣陵

上一篇 潼关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