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直道遗址延安段 编辑
秦直道遗址延安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安塞县、志丹县,全长约385千米,是秦朝时期的古遗存。
秦直道遗址延安段位于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山上,由甘肃旬邑县马兰乡进入延安地界,经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安塞县、志丹县、全长约385千米。路基一般宽20米~60米,在富县车路梁处最宽达100米,可并行十几辆战车。秦直道的沿线烽燧密布,在短时间便可传递军情警报。此外,每隔几十里,还建有驿舍兵站,设施俱全。在志丹境内的任窑子、安塞境内的红花园,还发现大型宫殿建筑遗址,有人认为它们是秦汉时的离宫别舍。根据文物专家调查,秦直道至少沿用到汉唐时期。通行的便利,大大“缩短”了沿线各地的空间距离,为文化的交汇和信息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009年,陕西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对富县桦沟口秦直道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2050平方米。秦直道遗迹以及沿线的烽燧堡塞,对于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特别是中原王朝与西北民族的战争史、交通史、通讯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具有重要的人文历史信息价值。秦直道是国内外唯一的二千多年前就已载入史册的一条大道,也是世界上最早、最直、最长、最宽的历史大道,具有世界性、历史性、文化性、唯一性,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2013年3月5日,秦直道遗址延安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秦直道遗址延安段
地理位置: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安塞县、志丹县
所处时代:秦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446-1-44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秦直道遗址富县杨家湾至水磨坪段局部
1978年~1984年,靳之林多次徒步3000里考察秦直道,首次提出了秦直道东线说,即秦直道南起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云阳镇的梁武帝村的汉甘泉宫遗址,沿子午岭北上经淳化、旬邑,进入延安市的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五县,再由安塞进入陕西榆林市的靖边、横山、榆阳,由榆阳进入内蒙古东胜市的伊金霍洛旗、东胜区、达拉特旗,由达拉特旗向北经昭君坟渡黄河进入包头,抵达终点阴山的包头市麻池古城的秦九原郡遗址,这条路线南段的大部分就是子午岭上的圣人条。
秦直道遗址延安段
2006年,秦直道作为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项目立项,以研究员张在明为带队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成立。2006~2008年,考古队相继对陕西咸阳、延安和甘肃庆阳3市9个县的直道进行了考古调查,并对陕西富县车路梁和黄陵南桂花两个地点进行了考古钻探和试掘。
2009年,陕西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对富县桦沟口秦直道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2050平方米。
2010年7月,张在明又一次带领考古队进驻人迹罕至的兴隆关(沮源关)进行发掘。
志丹任窑则直道配套建筑遗址
富县桦沟口
秦直道遗址延安段
富县段全长125千米,通过在富县桦沟口考古大面积挖掘,考古队在约20~70厘米的土层下,发现了上下两个年代的路层,路层上遗留有大量呈千层饼状的车辙印、建筑遗迹及墓葬、铜镞、钱币等物,通过检测这些遗迹遗物,考古人员发现,上层路面年代为西汉中晚期,下层路面年代为秦朝至西汉早期。
发掘中心区的建筑遗址中,揭露出数处夯土磉墩和置于其上的柱础石。从残存的磉墩布局看,在道路两侧各建有一排房屋。房屋面宽约3.5米,开间数和进深不详。基址中有大量的秦汉时期的绳纹筒瓦、板瓦及陶片堆积。根据周边地形判断,这应是一处规格较高的关卡性质的遗址。
发掘中心区及其上、下方,都发现了与直道平行、且规格较高的夯土护坡,最长的一段长达66.5米,剖面均呈梯形,较大收分,夯层清晰,厚薄不等,土质细密坚硬。直道转弯处路面宽阔,临沟一面需要大量垫方时,则采用遗台填筑法,护坡皇数级阶梯状。在中心区道路内侧,还发现一段靠山护坡,顺山势呈三级阶梯式夯筑,高约3.8~4.6米,顶部形成一个坚固宽阔的平台,长约20米,宽约15米,台面较平整,居高临下,下方道路、关卡、葫芦河尽在眼底,推测是一处瞭望哨性质的遗址。
发掘区还发现一座小型的竖穴土坑墓。墓穴打破了上下两层路面,墓主头骨移位,脚手俱失,无任何随葬品,可能为非正常死亡者的弃埋坑。据C14测定,入骨时代距今2098年左右,上下误差77年,取最小值,约在西汉成帝(前33年~前8年在位)时期,与临近探方出土的王莽时期(9年~24年)的“大泉五十”铜币的年代相近。
黄陵县兴隆关
兴隆关
甘泉县圣马桥
甘泉县桥镇方家河村西仍保留高大的桥墩遗迹,被称为圣马桥,路基傍岩部分斩山凿石,凿痕依然清晰可辨,临沟部分填土夯筑,充分显示“堑山堙谷”的工程规模。
秦直道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俗称为古代的“高速公路”,是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通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县,全长约700多千米。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30~40米。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沿海拔1600多米的子午岭东侧北上,在延安境内全长约385千米,跨越了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五个县域,然后向东北延伸,通往内蒙古包头市。其中富县秦直道是保存最为完好的路段之一。
相关记载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行北方,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东南)。秦二世胡亥和权奸赵高密谋篡位,秘不发丧,将尸体隐藏在韫鲸车中,从井陉绕道九原(今包头西南),沿秦直道返回咸阳。
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过群臣,皆赐之。”《史记·孝文本纪》汉文帝自云阳甘泉宫到达上郡高奴(今延安城东),便是沿直道北行。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文帝命丞相灌婴率车骑85000之众,迎击匈奴于高奴城伶延安东关外,走的也是秦直道。
地理位置
秦直道遗址延安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安塞县、志丹县。
富县秦直道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陕西省延安市富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秦直道遗址延安段,路程约85.1千米,用时约1小时8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