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王陵 编辑
韩王陵墓群分布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周边地区,是公元前375年至前230年历145年间,战国时期韩国九世候王的陵墓群,已发现有11处28座陵寝。每座墓葬都陪葬有不等的车马坑和贵族墓,形成了庞大的陵墓群。韩王陵规模之大,保存完整,是我国现存战国时期各国帝王陵墓中所罕见的,是研究战国时期六国陵墓的重要实物资料。
中文名:韩王陵
地理位置:河南省新郑市新郑市郑韩故城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
2002年3月~2003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许岗村韩王陵M4及3、5号陪葬坑进行了发掘清理。据已掌握的资料判断,许岗4座大型古墓为战国时期的墓葬。这一发现不仅为寻找韩国国君陵墓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反映奴隶主贵族宗法关系的公墓制度的瓦解、家庭墓地制度的形成以及以国君陵墓为主体的陵寝制度的确立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韩王陵于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6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郑韩故城)。
起源
韩起源于晋国同姓宗室,姬姓,可上推晋穆侯。
曲沃桓叔庶子韩万,因协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晋,被武公封于韩地,繁衍氏族,在晋成为门阀名卿,传至韩康子。
韩康子与魏桓子奉宰相智伯之命,在晋阳之战中,讨伐赵襄子。最后韩、魏倒戈,与赵合灭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从此韩、赵、魏三卿世族独霸。然后三卿再将晋的领地瓜分,在周天子的同意下,成为三个诸侯国,是为三家分晋。
中国历史将韩、魏、赵合称为三晋。
强盛
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幸而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前375年,韩便曾以其厉兵灭了中原传统古国郑国。而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厘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
衰微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在七国之中最小,屡遭列强欺凌。早年已经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于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围魏救韩的结果。秦楚争霸时,秦又要挟韩魏共同伐楚。末期的韩国成了秦国和山东各国的缓冲地,苟延残存;前262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上党,上党不愿被秦占有,降于赵国,引发了长平之战。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的困境。前230年,韩国军队屡战屡败,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李铁城
岁暮隆冬。
风凌厉,
绿苗白雪。
郊野路,
冻泥冰屑,
硬滑如铁。
金鼓旗幡成陈迹,
荒丘残冢积黄叶。
望眯眼,
村落断踪炊烟歇。
建高冢,
狐兔穴;
修壮殿,
城池缺。
叹兴亡相续,
枉销人杰。
残照西风花落去,
霜晨号角悬新月。
万双手,
重整旧山河,
从头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