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荥冶铁遗址 编辑
古荥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荥阳故城西门外,是一处兴盛于西汉中叶至东汉早期的冶铁遗存,1965年发现并试掘。
古荥冶铁遗址初步探明南北长400余米,东西宽300多米,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发掘出两座冶铁炉,炉体有效高度6米,容积50立方米,日产生铁约1吨,是中国已发现的汉代容积最大的炼铁竖炉。围绕冶铁炉发现有矿石加工场、四角柱坑、水井、水池、船型坑、陶窑等设施,显示出以冶铁炉为中心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冶炼系统。部分陶模和铁器上有“河一”铭文,说明遗址是汉代官营的河南郡第一冶铁工场。发掘材料证明它是官营的冶铸联合作坊,对研究中国冶金史具有重大意义。
2001年6月25日,古荥冶铁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古荥冶铁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荥阳故城西门外
所处时代:汉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年:周二至周日 08:30-18:0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5-0075-1-075
面积:约 120000 m²
1966年,古荥冶铁遗址再次试掘。
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在古荥冶铁遗址冶炼区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700平方米。
1986年6月1日至9月20日,建成面积735平方米的冶铁遗址保护房展览大厅。
1986年10月17日上午,古荥汉代冶铁遗址正式向游人开放。
古荥冶铁遗址
古荥冶铁遗址作为目前世界上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汉代冶铁遗址,在中国乃至世界冶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夯筑技术的使用使得炼铁炉既结实又耐高温,椭圆形的炉缸克服了风力吹不到中心的难题,是当时最先进的炼铁设备。出土铁器通过金相检测,其中,球墨铸铁技术领先西方1800多年,标志着中国冶铁铸造技术居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河一”字样的文物
古荥冶铁遗址出士有耐火砖和铸造铁范用的陶模以及大量铁器:计有犁、犁铧、铲、锄、凹形臿、镬、双齿镬等农具206件,其中10件有“河一”铭文,说明这里是汉代官营河南郡的第一冶铸作坊。锛、凿、锤等手工工具5件,六角轴承和齿轮9件,矛4件。此外还有一些圆铁夯、釜底、削、灯盘、钉、圈、钩等各种铁器。遗址中还出土有一些梯形钢板,板长19厘米,宽7~9厘米,厚0.4厘米。是用生铁铸成后,经过退火,脱碳成钢,作为进一步铸造之用。此外,还出有陶器、五铢钱、石器、予热鼓风管等遗物。
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
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
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成立于1984年7月,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冶铁遗址类博物馆。集收藏、保护、科研、教育、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物单位,负责管理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1处世界文化遗产;汉代冶铁遗址、荥阳故城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信墓及碑刻、荥泽县城隍庙2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荥泽影剧院等古荥地区其他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和宣传展示等工作。
学术研究
1986年10月23日,“金属早期生产及应用第二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世界近百名专家学者来到古荥冶铁遗址参观,与中国的专家学者一起,考察和研究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的冶炼技术、遗址规模。随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作出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是世界文化之宝的评价。
2001年6月25日,古荥冶铁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12日,古荥冶铁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位置信息
古荥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荥阳故城西门外。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
交通信息
乘坐市内公共交通271路至古荥站下车,步行130米后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