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诫墓 编辑

河南省新郑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诫墓李诫墓

李诫墓,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龙湖镇于寨村西,为北宋建筑学家李诫之墓,建于宋大观四年(1110年)。

李诫墓原有墓园达十余亩,墓地上有夯土堆,高3米,周长10米。冢下有墓室,坐北向南,墓室为砖室,近圆形,南北长5.3米,东西宽4.7米,深5.7米。墓冢前建有四角碑亭,灰瓦顶,下有高台,砌出四出踏道。亭内立有石碑,碑身四面,庑殿顶,下有方座。在李诫墓右下方有4座砖室墓,为李诫家族墓地。李诫墓在历史、文化和建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5月25日,李诫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李诫墓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龙湖镇于寨村西

所处时代: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627-2-38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宋大观四年(1110年),李诫逝世,终年76岁,葬于郑州梅山,也就是李诫墓。

1961年,调查发现李诫墓冢仅存3米高,其它已被夷为平地。

1995年后,当代古建筑专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等多名专家和河南省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同志联合建议在河南省新郑市李诫故里修建李诫墓园,新郑市人民政府规划墓园建设用地100亩,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承担墓园设计与修建施工,计划在墓园内整修墓地、修建墓碑和纪念亭等。

2003年,河南省文物局对李诫墓进行封冢、树碑、建亭。

2010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纪念中国建筑宗师李诫系列活动,在李诫墓举行拜谒仪式。

建筑格局

编辑
李诫墓原有墓园达十余亩,墓地上有夯土堆,高3米,周长10米。冢下有墓室,坐北向南,墓室为砖室,近圆形,南北长5.3米,东西宽4.7米,深5.7米。现墓顶已塌。墓冢前建有四角碑亭,灰瓦顶,下有高台,砌出四出踏道。亭内立有石碑,碑身四面,庑殿顶,下有方座。在李诫墓右下方有4座砖室墓,为李诫家族墓地。

李诫墓

主要建筑

编辑

墓冢

李诫墓的墓冢地面有夯土堆,高3米,周长10米,其上丛生青草,还覆盖着干树枝。据文物部门资料记载:“冢下有墓室,坐北向南,墓室为砖室,近圆形,南北长5.3米,东西宽4.7米,深5.7米。”

碑亭

李诫墓的前方10米处,建有一座灰瓦顶四角碑亭。碑亭内立有石碑,石碑正面,是“宋李明仲之墓”几个大字,由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题写。背面,是《宋李明仲之墓碑记》,落款为新郑市政府。李诫墓附近,还有4座砖室墓,共同形成李诫家族墓地。

周围

李诫墓的周边,是一片桃园。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李诫,中国古代建筑学家,博学多才,工大篆,善绘画。他编写了《营造法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古代建筑规范的专著。此书的编成,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首次统一了2000年来中国建筑的规格,明确了设计施工的制度,制定了估工算料的定额。《营造法式》的出现,使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了一个水平。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建筑学发展的详尽、全面、系统的科学宝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学著作之一。

文物价值

编辑
李诫是北宋建筑学家,他编写的《营造法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古代建筑规范的专著,使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了一个水平,李诫墓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保护措施

编辑
2001年,李诫墓被新郑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李诫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李诫墓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龙湖镇于寨村西。

李诫墓

交通指引

自驾:从龙湖镇人民政府出发,路程约8.2千米,约15分钟到达。

下一篇 新郑轩辕庙

上一篇 欧阳修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