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庄王遗址 编辑
后庄王遗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沟赵乡后庄王村东北300米处的岗地上,北邻索须河,为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8年和1976年进行两次发掘,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
后庄王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发现有灰坑、墓葬等遗迹。出土有陶、石、骨、角、蚌器等遗物。陶器多泥质灰陶、夹砂褐陶和泥质红陶,少量白衣彩陶和绘红、黑彩的彩陶片。器形有鼎、罐、盆、钵、尖底瓶等。遗址文化遗存分上、中、下三层。下层、中层相当于仰韶文化中期;上层属于仰韶文化晚期,部分遗物如镂孔足盆形鼎、彩陶碗和内折沿敛口矮圈足豆,应属于大河村类型。
2013年3月5日,后庄王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后庄王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沟赵乡后庄王村东北300米处的岗地上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约 5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267-1-267
后庄王遗址
1958年2月,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后庄王遗址南部进行考古发掘。
1976年6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郑州市博物馆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前后两次共计发掘面积约600多平方米。
下层时代较早,发掘出涂有草拌泥长方形房基、涂有草拌泥的圆形窖穴和灰坑、成人墓、 儿童瓮棺葬等;中层发掘出涂草拌泥夹木骨墙的房基和圆形窖穴、成人墓、儿童瓮棺葬等;上层年代较晚,发掘出涂有白灰面地坪的圆形和长方形房基、圆袋形窖穴、灰坑和瓮棺葬等。遗址文化层较厚,有早晚之分,表明是一处居住时间较长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氏族聚落。
后庄王遗址出土陶器
下层:出土的生活用具(包括葬具)主要是陶器,有鼎、罐、豆、小口尖底瓶、釜、瓮、钵和器盖等。以泥质红陶与砂质棕陶最多,泥质灰陶较少,有部分白衣彩陶。出土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其次是骨器。器形有斧、铲、刀以及骨镞、骨针、陶纺轮和陶弹丸。另有骨容与残陶环。
中层:出土作为生活用具的陶器有鼎、罐、瓮、钵、尖底缸、平底缸、尖底瓶、碗、器盖等。陶器仍以砂质棕陶和泥质红陶最多,泥质灰陶次之,并有一些施白衣绘红彩与黑彩的彩陶。此期的瓮棺葬出土数量较多,用作葬具的陶器种类也比较多,有尖底罐、尖底瓶、平底缸、瓮、罐、钵、盆、鼎、器盖等。此期的生产工具中,石器有铲、斧、刀、凿、纺轮以及骨镞、陶弹丸和鹿角锥等。
上层:出土陶器有鼎、砂质罐、瓮、泥质罐、钵、小口尖底瓶、豆、碗和器盖等。泥质灰陶较多,砂质与泥质红陶与棕陶较少,部分泥质红陶绘黑彩。器表纹饰有绳纹、弦纹、锯齿纹与附加堆纹。生产工具中石器有铲、斧、凿、刀、弹丸以及蚌镰、骨镞、陶纺轮等。另有石环、陶环与蚌环等。
后庄王遗址文保标志碑
2013年3月5日,后庄王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信息
后庄王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沟赵乡后庄王村东北300米处的岗地上。
庄王村
交通信息
乘坐市内公共交通Y20路、B201路、B35路至长椿路庄王社区站下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