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生沟冶铁遗址 编辑
铁生沟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夹津口镇铁生沟村南部台地上。于1958年发现发掘,为汉代河南郡铁官管理的第三号冶铁作坊遗址。
铁生沟冶铁遗址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120米,面积约2.16万平方米。西部为冶铁区,东部为铸铁区,北部为生活区,南部为通道和出渣区,南过坞罗河至太室山和青龙山下,系采矿区。发现的矿井有方井、斜井、竖井、巷道,采矿工具有铁镢、铁锤等。出土各种铁制工具、武器及大批陶器、铜钱等。出土铁器有“河三”铭,还发现了煤的应用。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特别是球墨铸铁的发现,为研究汉代的冶铁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013年3月5日,铁生沟冶铁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铁生沟冶铁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夹津口镇铁生沟村南部台地上
所处时代:汉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325-1-325
面积:约 21600 m²
铁生沟冶铁遗址
综述
铁生沟冶铁遗址文化层
铁生沟冶铁遗址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清理出土炼铁炉18座,其中包括海绵铁炉3座、长方形铁炉2座、圆形铁炉6座、排炉5座低温炒铜炉1座、反射炉1座,另外还发现有熔炉、锻炉、退火脱碳炉铸造坑等,附属设备还有藏铁坑配料池、矿石场以及烘范窑、配料池、房基、铁器、铁范铁料、耐火材料和建筑材料等。发现有海绵铁堆、大铁块和铁板等,其中大铁块为炼炉废弃后留下来的,共有2块,分别重10吨和40吨,重量相当惊人。附近有多处古铁矿坑道。
长方形铁炉
长方形铁炉炉身残毁过甚,仅知炉璧用耐火砖砌成,炉底有火烧痕迹。炉基的建造方法是先用掺有煤和石英砂粒的黑色耐火材料夯筑,周围再用红色粘土夯出面积较大的长方形台基,或用白色耐火土夯筑。
圆形铁炉
圆形铁炉炉缸呈缶形,缸内表面烧成青灰色琉璃状,出铁槽低于炉底约0.5米,炉周围发现一些草泥土做成的鼓风管。炉8内保存一大块椭圆形积铁块,高1.5米,长轴1.85米,短轴1.35米。积铁底部是黑色耐火材料,厚达0.8米,根据残留炉壁弧度复原,炉内径应在1.3~2米之间。这种土高炉结构分成炉喉、炉身、炉腰、炉缸、鼓风口、出铁槽6个部分,能炼出铁水。
锻炉
锻炉使用白色铝土夯筑台基,炉腔呈方圆形,炉依土台筑成,旁一长方形小坑,出土锻件若干,包括铁条、铁片、铁块,经检验是炒钢制成,是作锻造原料用的。锻炉的作用是软化铁料,再经过锻打,使铁料变成所需要的器具。
退火脱碳炉
退火脱碳炉由炉膛、炉壁、炉门、火池、烟囱组成。炉膛分两层,相距约一砖之隔,用很薄的耐火砖砌成长方形的内膛,火池在炉门内,低于炉膛0.54米,和炉膛有洞口相连。退火时,在内膛放上生铁器,从炉门鼓风,使火焰喷向内膛,保持高温(9000摄氏度以下)数天,生铁便可脱炭。这样可得展性铸铁、脱炭钢或球墨铸铁。炉容积约为1立方米,可容当时的铁铲两千件。脱炭用的燃料是煤,堆在妒门西边。这种炉燃料和铁料不在一起,可免除其他杂质、炭素接触和渗入铁料。
地理位置
铁生沟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夹津口镇铁生沟村南部台地上。
铁生沟冶铁遗址
交通信息
乘坐巩义-登封专线至夹津口车站下车,步行900米后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