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士郭壁画墓 编辑
后士郭壁画墓,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后士郭村,是汉代时期的古遗址。
1963~1964年,发掘后士郭壁画墓2座;1978年,发掘后士郭壁画墓1座。后士郭壁画墓现存4个土冢,5座汉墓。已挖掘的3座墓均坐北向南,砖石结构,形制基本相同,墓室由斜坡墓道、圆券甬道、墓门、前室、中室、南耳室、北耳室、北主室和西侧室组成。北主室前壁正中树一立柱,柱承一斗。后士郭壁画墓出土大量随葬品:有石羊头及镇墓罐、彩绘仓楼、圆案、方案、奁、杯、鼎等器物,还有陶器、铜器、铁器及石虎、石羊等文物。后士郭壁画墓石刻“斗鸡图”壁画,是中国考古已发现唯一的汉代石刻壁画,在美术史上有重要地位。1号墓出土的陶仓楼所绘彩色收租图,描绘细致,形象生动,是一幅壁画珍品,是研究汉代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后士郭壁画墓对研究东汉建筑、雕刻、美术以及社会生活、阶级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3年3月5日,后士郭壁画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后士郭壁画墓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后士郭村
所处时代:汉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610-2-09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后士郭壁画墓分布图
M3平面图
1号墓
M1 横、纵剖面图
1 号东汉墓前室北壁横额壁画
西室:与中室相通,但两者间隔有立柱和门额组成的门洞,发掘时所见到的石柱斗、门额均倒于中室内。西室进深3.12米,宽与中室进深同,顶起拱券,与中室平齐。地坪较中室稍高。铺地砖为长方形,其砌法不同与中室,采用立砖横铺,高出中室11厘米。但四周留有深11厘米、宽14~16厘米的沟槽。门柱、门额等均倒塌在地上。门额石长1.76米、宽0.27米、厚0.17米,两端砌入墙内,中间有立柱支撑。柱高1.66米、宽0.26米、厚0.21米,顶端置有栌斗,下有柱础。柱上下两端均有圆形榫卯与栌斗、柱础扣合。柱础两旁有二个门槛石,高17~26厘米,两端亦砌入壁内。可能由于墙壁下陷的缘故,门槛石两端随之下陷约10厘米,中间隆起,高出柱础约8厘米。两门洞之南北两侧,可能还有砖柱,已倒塌。从其形状看都是长方形残砖,最长的一块长38厘米。因此砖柱宽度当在38~47厘米之间。从而推知两门洞宽度约为1.33~1.42米。墓室内随葬铜圈、灯座、陶盘等。
后室:位于中室之北,与其呈丁字状;南与墓门相对。进深4.2米、宽2.55~2.77米、高3.05米。拱形券顶,两层、厚约0.84米。东西两壁用石条垒砌。后室门洞正中有两石柱,前后放置,将墓室门分隔为两个门洞。门洞各高1.58米、宽1.02米。前石柱为十六角形。它的正面及两侧共10面刻有画像。后石柱作方形,未经打磨。两柱上均有栌斗,上承门额。下有长方形石柱础,低于铺地砖约10厘米,可能也是因受压下陷所致。在门洞两侧用石条砌出门柱及栌斗。墓底用大方砖铺地,砖下铺有8厘米厚的石灰、5厘米厚的三合、30厘米厚的木炭。在木炭与三合土之间有约7厘米的空隙。这种空隙可能是下层木炭下陷所致。墓室内随葬有陶壶、陶罐、石羊头等。
北耳室:位于后室东部并与后室并列,南有门与中室相通。进深4.24米、宽2.6米、高3米。门高1.59米、宽1.22米。门洞左右两壁砌出门柱,柱上有栌斗,上承门额。在栌斗及门额上刻有画像。据门洞两侧及门额石的背面所留木门框痕迹,可以推知原有木质门扉,现已腐朽无存。耳室内结构与后室相同。铺地用长方形大砖,错缝顺铺,铺地砖上有木炭痕迹。木棺南北放置,北端较宽,南端较窄,长2.9米、宽1~1.2米。在铺地砖下有石灰、三合土及木炭。室内随葬有五铢钱一枚。东耳室:位于中室东端。进深2.4米、宽1.86米、高1.78~1.84米,单层拱形券顶。前部有一盗洞,东西宽1.6米、南北长1.85米。在盗洞的填土中发现有一个用探铲钻的探眼,直径约10厘米。墓室西壁偏北有门洞与中室相通。门洞亦起拱形券顶,高1.64米、宽1.22米。在门洞的两侧壁上遗留有木框痕迹,门框高1.38米、宽1.26米。墓底用长方形大砖竖行错缝顺铺地面。在与中室的接连处,留有一长条形沟槽,长12.6厘米、宽约4厘米、深11厘米。墓室内随葬有陶磨、陶鸭、陶狗、陶瓮、铁釜等。南耳室:在中室东南部,与甬道并列。进深3.56米、宽1.82米、高1.7~1.88米。北壁偏西有门洞与中室相通。门洞为拱形券顶高1.62米、宽1.22米。门前两壁上有木门框痕迹框,高1.15米、宽1.24米。南耳室顶与东耳室同,亦为单层拱券。用大型长方砖竖行错缝铺砌地面。在与中室连接处亦有长条形沟槽一条,长1.26厘米、宽0.04厘米、深0.11厘米。室内放置有陶壶、陶鸡、陶仓楼、陶盘、陶罐和盖弓帽等。
墓室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砖和石条。砖主要用于券顶、四壁和铺地;石条主要用于砌墓门、门额及墓室转角。也有个别的券顶或铺地采用石条的现象,如中室甬道和铺地系用石条垒砌。
后士郭壁画墓出土大量随葬品:有石羊头及镇墓罐、彩绘仓楼、圆案、方案、奁、杯、鼎等器物,还有陶器、铜器、铁器及石虎、石羊等文物。
壁画
后士郭壁画墓
1号墓,半圆形门额上浮雕卧鹿,两门扉周边用减地线刻手法刻“四灵”云形图案,中部为高浮雕铺首衔环。墓室前的门框、门楣和石柱上,多在云纹之间填刻张弓射鸟、骑马狩猎、持矛刺兔、人面兽、人面鸟等画像。中室北壁除门框为画像外,还有3幅石壁画分别镶嵌于北主室门西侧、北主室门和北耳室之间东侧,其右一儿童助兴,左一青年观看,该画面下有一倚墙方柱,上托斗。画面绘交颈鸳鸯,下凹面绘虎斗。2号墓,画像和壁画的位置与1号墓相同,中室墓顶塌陷,画面被泥水冲坏,中室东壁绘出行图的前导仪仗部分。3号墓,中室北壁绘头带扎巾的两位老者对话,其中一人手执鸠杖,坐在步辇之上,另有执旗和跳舞者的形象,残破太甚。墓室正面壁上绘“地主收租图”图案。后士郭汉墓出土的大量随葬器物,为打虎亭汉墓断代提供了佐证。
陶仓楼
陶仓楼
1号墓出土的陶仓楼所绘彩色收租图,描绘细致,形象生动,是一幅艺术珍品,为研究汉代艺术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平面呈长方形。通高70厘米、宽52厘米、进深20厘米。楼顶及楼身可以分段拆卸。顶为悬山式,上起瓦垅。垂脊两旁,瓦垅则向左右两端流注。檐下有枋,枋下承以斗拱。斗拱共五朵,正面三朵,两侧各一朵。斗拱之下,以伸出的梁头承托。斗拱的下方彩绘出窗户。在窗户的下左边有一方孔,为贮粮的进口,所以与楼内相通。方孔再下绘出人物、平座、楼梯。楼内残留有粟壳。陶楼下部有三圆孔,系粮食出口。楼身正面、背面及两侧均有绘画。楼身正面下半部绘收租入仓图,高40厘米、宽39厘米。
地理位置
后士郭壁画墓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后士郭村。
后士郭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后士郭壁画墓,路程约7.2千米,用时约17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