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西工兵营 编辑
洛阳西工兵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占地约6.67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 。
洛阳西工兵营以司令部为中心,营房分布于前后、左右。司令部门前有东西大道,路南有阅兵台,路北有地下会议室(即广寒宫),阅兵场以南还有六处院落,司令部东为花园,内有“惜阴书室”,另有高级住室一栋,在室内直通地下室,经地下室可通飞机场和火车站。司令部北侧有马路,其北、东、西并排有五处大院落,房屋东西成排,南北成行,均为砖木结构的五脊硬山青瓦房,前檐出刹为走廊,廊柱均为暗红色。洛阳西工兵营整个建筑为中西混合式近代建筑的典范,对于研究洛阳的近代建筑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同时,洛阳西工兵营见证了洛阳从民国三年(1914年)至解放这一时期的近代历史 。
2013年3月5日,洛阳西工兵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洛阳西工兵营
地理位置:洛阳市西工区
所处时代:民国
占地面积:约 6.67 k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7-1912-5-185
开放时间:全天(仅四合院开放)
民国九年(1920年)9月,直系军阀吴佩孚战胜皖系军阀段祺瑞后,率部进驻洛阳西工兵营,吴佩孚前后驻洛共四年零三个月,在此期间,他对洛西工兵营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共扩地1000余亩,房屋增加到1.2万间。在营市街以东又建公馆街(今市政府家属院),扩建房屋百余所。
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洛河暴涨,将老吴桥两端引道及南部3孔正桥冲毁。洪水过后,吴佩孚下令修复北端引道,将南端筑成土坡,维持临时交通。
民国十二年(1923年)初,吴佩孚在洛阳西工兵营北处兴建了一座砖瓦楼房,名为“继光楼”,又在楼北建大型天井窑院,覆盖大屋顶,地下室内有4根约60厘米粗的钢筋水泥柱支撑,名为“广寒宫”。同年,吴佩孚把河南省公署从开封迁到洛阳,在洛阳西工举行了五秩大庆,同时又在营区北部、铁路以南、唐宫旧址以西修建了200多万平方米的飞机场,在其东北面修建一临时机库,又从法国购进飞机,每日在洛阳上空飞翔,进行表演。
民国十三年(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佩孚兵败山海关,逃回洛阳,同年12月2日逃奔郑州,从此结束了在洛阳的统治。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南京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洛阳,定洛阳为“行都”。国民政府迁洛后,国民党中央党部驻西工兵营吴佩孚司令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住在公馆街前吴佩孚天字第一号院内,同年3月,国民政府在西工兵营召开国难会议,会议通过了“先安内后攘外”反动议案。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蒋介石在洛阳西工兵营成立了中央军官学校洛阳分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和6月,先后在洛河和龙门伊河上开工修建林森桥和中正桥,同年10月,蒋介石在洛阳举行五十大寿,并改“继光台”为“寿国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蒋介石派程潜作为抗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进驻洛阳西工兵营。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他曾访问过延安,归来后,在司令部东花园修建了五孔青砖窑洞,上书“惜阴书室” 。
1980年7月,为了顺利泄洪,老吴桥两端9孔残桥被炸毁,残存中间的11孔 。
1989年至1999年,洛阳市文物部门逐步收回了吴佩孚司令部旧址保存下来的主体建筑,并由洛阳市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使用和管理。
2003年、2006年、2012年、2015年,洛阳市四次对吴佩孚司令部旧址进行维修,维修后的吴佩孚司令部、高级住宅、惜阴书室整体建筑风格趋于一致,基本恢复了原貌 。
结构
建筑特点
西工兵营以司令部为中心,营房分布于前后、左右。司令部门前有东西大道,路南有阅兵台,路北有地下会议室(即广寒宫),阅兵场以南还有六处院落,司令部东为花园,内有“惜阴书室”,另有高级住室一栋,在室内直通地下室,经地下室可通飞机场和火车站。司令部北侧有马路,其北、东、西并排有五处大院落,房屋东西成排,南北成行,均为砖木结构的五脊硬山青瓦房,前檐出刹为走廊,廊柱均为暗红色。整个西工兵营西半部,北、西、南三面有壕沟,兵营西北部(今西小屯村)有电厂,兵营西南,壕沟以外,七里河涧水东有燃料库(兵器物资库),兵营北有飞机场和金谷园火车站,兵营东有营市街、公馆街。位于兵营中心的司令部,平面布局为“目”字形,前后共三个小院,有东西向、南北并列的三座大瓦房,两侧为厢房,房出檐为走廊。布局严谨,古朴典雅,与传统形式的四合院近似。室内地平和周壁均镶木板,整个兵营无一幢楼房 。
特点
洛阳西工兵营吴佩孚司令部旧址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和西方现代建筑风格的结合。司令部内,青砖灰瓦,红漆木柱,中国古典建筑的气质在此表现;窗子上部用砖砌成圆拱式弧拱代替过梁,拱券窗型、门型的大量存在,又是典型的西欧建筑风格 。
惜阴书室
惜阴书室
惜阴书室现存四孔窑洞,为青砖结构,坐北朝南,西起第二孔较大宽3米,其他三孔宽2.6米,窑深6米,净高2.8米。大窑内有侧门可以通旁小窑,靠东两小窑又在后设有小窑可串通。外墙与窑身全部用砖砌或拱券,前开门窗,后有小窗,券拱上填厚约1米的土,再覆盖瓦片防雨,屋顶采用女儿墙有组织排水。室内墙面、拱顶均抹白灰,地坪为水泥地面,室内的地坪比室外的地坪低,门窗镶玻璃。现存西起第二间(原状五孔时为西起第三间)拱圈上墙壁内镶嵌一青石匾额,上书“XXX题惜阴书室,一九三九七七” 。
老吴桥
老吴桥
1997年,由于沿洛河修建洛浦公园,残存的11孔桥现存3孔 。
高级住宅
高级住宅共5间,中间3间为会客、接待厅,东西各一间,室内各房间相互独立,都能串通,住宅内还隐藏有一条可通往当时洛阳机场的地下通道。由于高级住宅内地面全部是木地板、墙面还有高1米的木墙裙,年久失修已出现了腐朽的情况 。
吴佩孚司令部
吴佩孚司令部为一个封闭式的四合院,中央是一个四方形的天井小院,北面第二大厅(即北大厅)为厅堂,其地势比南大厅略高,北大厅是吴佩孚的会议厅,屋宇宽大明亮,地板为考究的木地板,庭院两侧是东、西厢房,为各个参谋部的办公场所,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窗户仿造西欧窗形,两座厢房走廊青砖铺地 。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洛阳西工兵营为袁世凯所建 。
吴佩孚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主要著作有《春秋正议释证释》、《易箴》、《大丈夫论》、《日食参考说》等 。
吴佩孚扩建了洛阳西工兵营,民国九年(1920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间,洛阳西工兵营为其总司令部 。
林森
林森(1868年2月11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啸余庐主人、凤港渔翁、虎洞老樵,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近代政治家 。
国民政府迁洛后,林森住在洛阳西工兵营公馆街前的吴佩孚天字第一号院内 。
程潜
程潜(1882年3月31日—1968年4月5日),字颂云,1882年生于湖南醴陵官庄,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曾任湘军都督府参谋长、非常大总统府陆军总长,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部长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间,洛阳西工兵营为程潜的办公处 。
卫立煌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现属包河区)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
洛阳西工兵营曾为卫立煌的办公处 。
2019年12月,洛阳西工兵营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
公交:乘坐洛阳市9路、101路等公交车均可到达洛阳西工兵营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