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家洞遗址 编辑
孙家洞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湾滩村伊河南岸哼呼崖的崖头之上,因山洞离孙家住户较近,故称孙家洞。孙家洞遗址洞口呈扁长形椭圆状,洞口宽2.65米,高0.7米。
孙家洞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2012年5~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栾川县文管所共同发掘。该遗址中含有大量的动物化石,少量的石制品和动物粪便化石,最重要的是发现了6颗古人类牙齿化石。该遗址的发现有利于全面认识中国旧石器早期文化面貌和中更新世时期过渡区域的动物群,为研究中国第四纪古生物的演化、古气候环境的变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对于研究人类起源及演化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2019年10月7日,孙家洞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孙家洞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湾滩村伊河南岸哼呼崖的崖头之上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075-1-07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孙家洞遗址远景
2012年5月,洛阳市文物考古院和栾川县文物管理所对孙家洞遗址进行发掘,2012年9月底基本结束。
2012年9月26日下午,整理钙化胶结块的第十水平层时,发现了3颗人类牙齿,包括2颗臼齿和1颗乳齿。
2012年10月16日,整理淘洗的化石标本时又发现2颗人类牙齿,同样出土在第十水平层,包括1颗乳齿和1颗门齿。
2012年10月18日上午,淘洗第十四层化石标本时,又发现1颗人类臼齿。
孙家洞遗址
地层
孙家洞遗址发掘面积3平方米。发掘区地层共分为4个大层,其中第1层可以分为两个小层。
①a层:角砾层。厚0~1.1米,不规则灰岩角砾,风化较弱,碳酸盐胶结程度高;
①b层:含粉砂角砾层。厚1.1~2.0米,灰岩角砾多为不规则状,呈堆装聚集,局部粉砂含量较高呈透镜体状;
②层:褐黄色含砾粘土质粉砂层。厚2.0~2.8米,含少量灰岩角砾,胶结程度低;
③层:含粉砂角砾层。厚2.8~3.4米,角砾多为不规则状,弱风化;
孙家洞遗址地层剖面对应图
孙家洞遗址发掘有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大量的动物化石和动物粪便化石等。
动物化石
孙家洞遗址出土中更新世典型动物化石
古人类牙齿化石
孙家洞遗址出土人类牙齿下侧门齿
石制品
孙家洞遗址出土石制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们认为,孙家洞遗址出土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层位明确可靠,保存完好,同意将其定名为“直立人栾川种”,简称“栾川人”。
栾川人的年代与北京猿人相当,属于地质时代的中更新世时期,73万年~12.8万年历史。中更新世是探索直立人演化及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期,已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化石资料很少,空白还很多,所以任何一次直立人化石的发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孙家洞遗址“栾川人”的发现,不仅提前了中原地区有古人类生存的历史时间,也使东亚地区人类起源及演化链条更加完整。
孙家洞遗址考古项目入选2012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遗址碑
地理位置
孙家洞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湾滩村伊河南岸哼呼崖的崖头之上。
湾滩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孙家洞遗址,路程约10.8千米,用时约2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