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澧河石桥 编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澧河石桥龙泉澧河石桥

龙泉澧河石桥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龙泉乡龙泉村,地处北澧河之上,始建于明代。

龙泉澧河石桥为三十三孔石构拱桥,两侧无拦板。全桥长56.87米,宽3.2米,高1.96米,呈南北走向,整体为石板平铺结构,共32个桥墩,桥面石板平辅用铁爪抓联,桥墩为厚石板块,桥梁雕青龙。现仍在使用,保存较好。龙泉澧河石桥有近600年的历史,对研究桥梁的发展和此类结构石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006年6月8日,龙泉澧河石桥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龙泉澧河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龙泉澧河石桥

地理位置: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龙泉乡龙泉村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所处时代:明至清

编号:8-0362-3-165

历史沿革

编辑
龙泉澧河石桥始建于明代,历代地方政府和百姓多次修葺。

清乾隆年间,龙泉澧河石桥进行过局部修葺。

澧河石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直是南北两岸居民往来的必经之处,直到1981年桥西架起钢筋混凝土大桥。

1988年春,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对该桥进行了调查,并由该所文物专家牛宁先生主持对其进行了局部维修。

2013年,在省、市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叶县多方筹措资金对该桥进行了全面维修。

龙泉澧河石桥

建筑格局

编辑
澧河古石桥为柳木桩基,石板结构,呈南北走向,整体为石板平铺结构,共32个桥墩。澧河古石桥两侧无拦板,共33孔,桥长56.87米,宽3.2米,高1.96米,每孔有五块数重的石条并列铺就,每块石板长1.3米,石板与石板之间通过腰铁连接,第1、3、5块人行道上的石板为石灰岩(青石)铺设,第2、4块专门行车的石板,用坚硬的花岗岩条石作梁。

桥墩由五块条石叠置而成,每个桥墩由一根直径约90毫米的插铁贯穿,在竖向上使桥墩串联为整体。腰铁以及插铁的存在,增加了桥体整体性。 在桥西侧桥墩上,雕刻有螭首,东侧则是与之相对应的螭尾。螭首逆水排列,除增加桥的美观度外,更重要的是起到分水作用,减少洪水对大桥的冲击力。

古老石板古老石板

文物遗存

编辑
龙泉澧河石桥左右各有石雕十八头。

螭首石雕螭首石雕

历史文化

编辑

传说典故

清乾隆年间,桥北吕庄村的吕氏对石桥进行修缮,时称吕桥,后来桥南的董氏重新修葺此桥,吕桥改名为董家桥。吕、董两家为桥名一事讼至县衙,知县郭岩判:“为民涉水之便,行善也......”此桥遂改名为“善桥”。后来知县廖思芳平叛有功,擢镇江知府,廖思芳经过此桥,适值阳春三月,见两岸柳翠花红,景色宜人,兴致大发,赞为“翠花桥”,其名沿用至今。

文物价值

编辑
龙泉澧河石桥有近600年的历史,对研究桥梁的发展和此类结构石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1985年8月,龙泉澧河石桥被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10月29日,龙泉澧河石桥被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8日,龙泉澧河石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龙泉澧河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龙泉澧河石桥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龙泉乡龙泉村北澧河之上。

澧河桥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龙泉澧河石桥:从叶县政府出发,路程大约19千米,约需35分钟。

下一篇 侯湾泰山庙

上一篇 东沟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