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南海石窟 编辑
小南海石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南25千米的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依山而凿。因其位于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故称小南海石窟。小南海石窟所在山体形似龟背,故又称龟背山。
小南海石窟共由三个石窟组成,用东窟、中窟、西窟进行区分,中窟外壁刻有佛经,内雕有著名禅师僧稠供养像。
1963年,小南海石窟被公布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小南海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小南海石窟
地理位置:河南省安阳市西南25千米的小南海北滨
所处时代:北齐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457-4-1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茔修成中窟。
北齐乾明元年(560年),中窟外壁的刻经开始刊刻。
小南海石窟
综述
小南海石窟共由三个石窟组成,用东窟、中窟、西窟进行区分,中窟外壁刻有佛经,内雕有著名禅师僧稠供养像。
西窟
石窟
中窟
中窟坐北向南,窟前原有木构建筑,现已毁,但窟本身保存较好,雕刻精美,为小南海三窟中的杰作。中窟门呈拱形,高1.02、宽0.65米,下有门槛。拱形门楣,楣端浮雕回首相顾的大型金翅鸟两只,楣间青龙两条,正中为一火焰宝珠,两龙伸爪作戏珠状。楣两侧为二螭缠肢垂首,口衔帷幔。门两侧各一护法神王立像,其门额上方大块经过整修的岩石上镌刻《方法师镂石板经记》。中窟平面呈方形,进深1.34、面阔1.19、高1.78米。覆斗状窟顶,莲花藻井。中窟主要造像均为高浮雕,其后又附以浅浮雕。西壁高浮雕造像三尊,本尊立佛高0.78米,头部已残缺。后镌刻浅浮雕火焰纹尖拱状头光。头饰外层一周火焰纹,内层两圈卷草纹,头光以上刻纹饰及题记一组。佛身着宽袖长衣,双领下垂,内着僧祇支,跣足立于覆钵状莲座上。佛两侧各立一菩萨造像。造像间的壁面上皆有浅浮雕的题记、菩提树枝以及手执莲枝为佛献花的胁侍菩萨等图案。
东窟
内部
造像
中窟东壁造像形制与西壁大同,亦为高浮雕立像三尊。中为一立佛,通高0.75米,着双领下垂式大衣,外披袈裟,内着僧祇支,立于覆莲座上。脑后头光纹饰繁缛,佛左右各立一胁侍菩萨。中窟北壁即后壁,为该窟造像的主体。通壁布局是高浮雕一佛二弟子像。正中释迦佛通高1.12米,结跏趺坐,手作禅定印,后有举身舟形火焰背光,背光上部正中尖拱处刻一单层方形宝塔,其两旁为两个腾空飞舞的天人,分别用手承托莲状塔座。背光上部左右两侧也各有飞天两个。佛座正面上层雕托基力士,下层正中雕宝炉,两旁各蹲卧一狮。在坐佛两侧的壁间皆浮雕小坐佛、胁侍菩萨、供养比丘及佛名题记。其中右侧下部刻站立的比丘一人,身穿圆领宽袖大衣,足穿圆口僧鞋。其身后挑起莲蓬一株,身前有荷叶一片,面前刻有楷书“比丘僧稠供养”六字。
造像
石板经书法
石板
2001年6月25日,小南海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小南海石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南25千米的小南海北滨。
安阳市小南海灵山寺石窟
交通路线
北京市——京港澳高速——安阳绕城——南林高速——小南海石窟
上海市——京沪高速——淮徐高速——台辉高速——小南海石窟
郑州市——京港澳高速——南林高速——祥和大道——小南海石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