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寺双石塔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台寺双石塔阳台寺双石塔

阳台寺双石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五龙镇岭后村淇河北岸天宁寺旧址内。阳台寺始建于唐天宝九年(750年);阳台寺双石塔建于后周文顺二年(952年)。 阳台寺明、清、民国时期均曾修葺,后来寺毁于兵火,只有塔独立存在。

阳台寺双石塔呈平面方形,东西并列,单层檐塔, 两塔均为平面方形密檐式,青石质,大小、装饰几乎完全相同,仅个别细节略有差异。两塔高低相去不远。石塔保存基本完好,两塔所有内容大致相同。各层塔檐周边均线刻缠枝花卉,檐四角微翘。每层中间有一龛,龛内雕坐佛一尊。 阳台寺双石塔上雕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为唐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佳作,是研究当时雕刻水平的重要参考文物。

1986年,阳台寺双石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阳台寺双石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阳台寺双石塔

地理位置: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五龙镇岭后村淇河北岸天宁寺旧址内

所处时代:唐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61-3-45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唐天宝九年(750年),始建阳台寺。

后周文顺二年(952年),建阳台寺双石塔。

明、清、民国时期,阳台寺均曾修葺,后来寺毁于兵火,只有塔独立存在。

2023年6月19日,安阳市文物局推出“佛韵流光”造像主题游径文物主题游径包含了阳台寺双石塔。

建筑格局

编辑
阳台寺双石塔呈平面方形,东西并列,单层檐塔, 两塔均为平面方形密檐式,青石质,大小、装饰几乎完全相同,仅个别细节略有差异。两塔高低相去不远。石塔保存基本完好,两塔所有内容大致相同。各层塔檐周边均线刻缠枝花卉,檐四角微翘。每层中间有一龛,龛内雕坐佛一尊。

阳台寺双石塔的西塔为方形七层密檐式,高3.04米,双层须弥基座,底部为方形石板塔基,其上为双层须弥座,束腰内雕一兽头、乐舞伎、负塔力士。塔身南面辟方形门,火焰型门楣券面上雕二龙戏珠、龙头、迦陵频伽,飞天捧塔等,塔门两侧各雕一天王(力士)及蹲狮。东壁刻有楷书塔铭:“维大唐天宝九载岁次庚寅八月十八日,浮图主孟崇仙抽减净财,敬造石浮图级”题铭。南部辟半圆拱券门,门楣为尖拱形,楣角刻龙头,中刻二龙戏珠。塔身之上为七层叠涩檐,檐边阴刻忍冬纹,檐角翘起。相邻两层檐之间中央刻尖拱龛,龛内雕坐佛,龛外线刻缠枝花卉。塔刹不存。

阳台寺双石塔的东塔东塔残存5层,高2.79米,为双层须弥座,塔门之上雕单层重檐六角形小塔,顶部稍残,显露塔刹。塔基为方形石板承须弥座,四边雕兽头、伎乐、力士和仰莲。

阳台寺双石塔

文物遗存

编辑

阳台寺双石塔伎乐人

西塔共刻乐伎8人,东面左龛为1舞伎,右臂向下斜伸,左臂屈肘置于头侧,右腿跪地,腰系长裙。衣带绕身飘拂;右龛为1乐伎,胸前系腰鼓,双手叉开作拍击状。北面左龛乐伎膝上置筝,双手置于其边;右侧已漫谴不清。西面左龛1乐伎,跽坐于地,双手执排箫吹奏;右龛乐伎,所持乐器已残。南面两龛可能均为舞伎,衣带周身飘拂,双腿一前一后,屈膝作舞。

东塔乐舞伎所刻位置形式同西塔。西面左龛为舞伎,左手斜上举,左腿平伸,屈其右腿作舞,衣带飘拂,舞姿优美;右龛为1乐使,坐势,怀中似抱一琴。南面左龛乐伎,衣带绕臂飘于身外,怀中抱琵琶弹奏,右侧乐伎已看不清,东国两龛均残毁无存,北面左龛1乐伎胸前置细腰鼓,两手作拍击状;右恻乐伎亦看不清。

阳台寺双石塔伎乐人阳台寺双石塔伎乐人

文物价值

编辑
阳台寺双石塔上雕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为唐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佳作。 尤其是迦陵频伽和飞天,飘逸潇洒,极具艺术价值,是研究当时雕刻水平的重要参考文物。

文物保护

编辑
1979年,阳台寺双石塔被申报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阳台寺双石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阳台寺双石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阳台寺双石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五龙镇岭后村淇河北岸天宁寺旧址内。

阳台寺双石塔

交通指引

五龙镇人民政府距离约9千米,自驾前往大约10分钟左右。

下一篇 大兴寺塔

上一篇 固岸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