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周王墓 编辑
明周王墓,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无梁镇申家村和王家村,是明朝时期的古遗址。
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建明周王墓;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周王墓建成。明周王墓位于老官山东麓缓坡上,坐西向东,建于山腹内,为砖石结构,筑拱券而成的一组地下宫殿式建筑群,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共4个)、耳室(前室左右各2个)组成。另在地宫前方约40米处有周定王妃、宫人的陪葬墓,采用同穴分室的形制建造而成,由墓道、墓门、甬道、环廊和17个单墓室组成。从其各室墓志得知为女性墓室。明周王墓(含陪葬妃子墓)地宫建筑规模宏大,为河南省所罕见。尤其是地宫的后室建筑在已见到的王侯级陵中尚属首例,设计奇特的圆形妃子陪葬墓形制,为研究明初建筑艺术,帝王丧礼葬制提供了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明周王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明周王墓
地理位置: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无梁镇申家村和王家村
所处时代:明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620-2-10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周王墓
明周王墓
明周王墓位于老官山东麓缓坡上,坐西向东,建于山腹内,为砖石结构,筑拱券而成的一组地下宫殿式建筑群。左边是青龙岭,右边是卧虎岭,背倚老官山险峻主峰,对陵墓形成拥抱之势。墓区地上建筑已不存,现存周定王墓的地宫建筑和一处形制奇特的王妃陪葬墓。明周王墓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共4个)、耳室(前室左右各2个)组成,最宽约253米。另在地宫前方约40米处有周定王妃、宫人的陪葬墓,距地表深10米左右,面积约600平方米,采用同穴分室的形制建造而成,由墓道、墓门、甬道、环廊和17个单墓室组成,宽约18米。从其各室墓志得知为女性墓室,如“故妃左氏”“田妃”“旧王妃”“故宫人李氏”等。
明周王墓
明周王墓
明周王墓被专家们誉为十三陵的缩影。明周王墓地宫墓道原为封土,现改成陡峭的多级台阶,下台阶为半圆形墓门口,地宫主体分前殿和正殿两部分。前殿左右两侧,各有两个横洞耳室。自前殿向西走,向上越七级台阶,为正殿,周定王棺床停放于正中位置。正殿后壁,并排有四条砖石券就的洞殿。正殿地面曾为汉白玉铺就,地宫宫墙为特制磨面大青砖砌成。地宫所有耳室洞殿均设双扇石门,由滚珠封闭,一旦合上,万难打开。地宫规模宏阔,但没棺椁没陪葬没碑碣没任何实物留存。
甬道通往前墓室的大门
明周王墓门门额呈半圆形,门额上方镶嵌仿木结构的屋檐装置,用深黄色、浅绿色琉璃瓦装饰成殿堂屋檐式样。地宫前殿宽9.58米,深12.33米。地宫正殿宽25.17米,深9.57米,高约15米,正殿棺床后壁有一龛室,龛内原有直径约二尺的白石球一枚,现已无存。
王妃陪葬墓
周定王王妃的墓室门
周定王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嫡生第五子朱橚,他生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薨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享年65岁。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吴王;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为周王;明洪武十四年(1341年),就藩开封。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因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秘密会见岳父冯胜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底,获准回到开封。此后三十余年间,组织编著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作品,对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朱橚于明洪武十四年(1341年)就藩于开封,因其封国为周,谥号为定,故称周定王。
地理位置
明周王墓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无梁镇申家村和王家村。
明·周定王王妃陪葬墓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无梁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明周王墓,路程约9.7千米,用时约1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