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坟岗遗址 编辑
老坟岗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镇封湾村境内,遗址呈半岛形台地,西连群山,东邻灌河,南靠老坟岗村,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
老坟岗遗址文化层厚1~3米。内含大量石料、陶片、骨器及烧土等。生产用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凿、石网坠、骨锥、骨针,生活用具主要有陶鼎、陶壶、陶瓮、陶杯、陶豆、尖底瓶等。老坟岗遗址出土的陶器既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特征,又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性质,对于研究两者的关系及其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2019年10月7日,老坟岗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老坟岗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镇封湾村境内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约 20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079-1-079
1959年初,发现老坟岗遗址。
老坟岗遗址远景
老坟岗遗址墓葬
文化层堆积
第1层:黄褐色耕土,厚0.35-~0.45米。土质疏松,出土近现代砖、瓦块和瓷片等。
第2层:红褐色土,深0.35~0.45米、厚0~0.85米。土质较硬,东薄西厚,呈斜坡堆积,探方东南角无此层,土内夹杂有石块、烧土粒和兽骨等。出土遗物有陶罐、壶、杯、器盖、纺轮和石斧、锛、凿、镞等。为仰韶文化晚期堆积层。
第3层:褐色土,深0.5~1.2、厚0.3~0.8米。土质较硬,该层遍布全方,东薄西厚呈斜坡堆积。出土遗物主要有陶罐、盆、瓶、杯、器盖、纺轮和石斧、锛、凿、刀、镞等。为仰韶文化晚期堆积层。
第4层:灰褐色土,深0.9~1.5米、厚0.2~0.5米。土质硬,夹杂较多烧土块、褐色黏土块及草木灰等。出土遗物主要有陶罐、瓶、器盖和石斧、锛等。为仰韶文化晚期堆积层。
第5层:红褐色土,深1.4~1.85米、厚0~0.75米。土质硬,分布在探方中东部,厚薄不均。出土遗物主要有陶罐、钵、瓮、缸、瓶、杯、灶、器盖和石斧、镞等,为仰韶文化早期堆积层。
第6层:黄灰土,深1.8~2.1米、厚0.2~0.45米。土质较硬,厚薄不均。土内夹杂较多烧土块、烧土粒、木炭屑等。出土遗物主要有陶罐、盆、钵、碗、瓮、壶、瓶、杯、器盖和石斧、锛等。为仰韶文化早期堆积层。
第7层:青灰色土,深2.1~2.35米、厚0~0.3米。土质松软,该层基本遍布全方,厚薄不太均匀。土内含有较多绿锈土、烧土粒和料礓石等。出土遗物较少,主要有陶罐、盆、环和石锛、弹丸等。为仰韶文化早期堆积层。
第7层下为生土。
墓葬
老坟岗遗址积石冢
M2~M9两座一组,由东南向西北排列,即头向东南,足朝西北。东南墓葬应最早,越向西北越晚。有长方形竖穴墓圹者,墓圹头部稍宽,足部稍窄。墓圹四壁上部用石块砌壁,下端对齐。估计是把人体下葬后,填土到一定高度,再用石块砌四壁,最后填土并积石成冢。而M7和M9不挖土圹,在平地上盖土积石成冢,人骨无迹可寻,仅存少量随葬品。其中M2~M5上部积石,在仰韶文化第二期大部已遭破坏。M6~M10积石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以M7的破坏最少。M2~M9之间互相没有打破叠压关系。墓内人骨仅存朽痕。
房基
老坟岗遗址发掘出的房基以长方形为主,平地起建,大部分挖有墙基基槽,槽内多有圆形柱洞,柱洞多少、大小不等。洞壁平整光滑,晚期房基有些柱洞垫有柱础石。早期有三座近圆形房基和两座近方形房,房基面积较小,不适宜多人居住。两座圆形房基与一座方形房基未发现房基基槽,是由十二根圆形柱子组建而成的,结构简单,应是早期房基的原始形态。晚期的五座房基均为长方形,房基面积较大,而且新出现了“田”字形排房,房屋的建筑技术有了提高。
老坟岗遗址出士文物有石铲、石斧、石谐、石镰、石网坠、骨针、陶鼎、陶罐、陶钵、陶杯等。
陶器
老坟岗遗址出土鼎
石器
老坟岗遗址出土石斧
骨器
老坟岗遗址出土骨簪
老坟岗遗址发掘出的房基,对研究仰韶文化的房屋结构、建筑技术及发展变化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遗址碑
地理位置
老坟岗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镇封湾村境内。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渑淅高速项目部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老坟岗遗址,路程约2千米,用时约6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