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江船厂遗址 编辑
龙江船厂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漓江路57号,是明代船厂古遗址。
此处在明洪武初年开厂造船,原址南北长1180米、东西宽433米,有工匠400余户,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郑和下西洋所用船只多建造于此。现遗址有7个与船坞相似的水塘,附近有上四坞、下四坞等地名,1953年以来多次发现船体构件和建造材料,为研究中国造船业和造船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6年5月25日,龙江船厂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3月1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南京市龙江船厂遗址保护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龙江船厂遗址保护规划》,同意对龙江船厂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予以调整并增设二类建设控制地带。
中文名:龙江船厂遗址
地理位置:南京市鼓楼区漓江路57号
开放时间:8:00-17:00(旺季)
景点级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占地面积:130000 m²
所属年代:明朝
所属地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记载文献:《龙江船厂志》
别名:龙江宝船厂遗址、宝船厂遗址
出土文物:大舵杆、绞关木
级别批次: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批准文号:国发〔2006〕19号
编号:Ⅰ-81
龙江船厂遗址前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 明洪武初年建于南京龙江关(今南京北郊),明嘉靖后期,船厂开始衰落 ,一直延续到明代灭亡,这座船厂才完全消失。
龙江宝船厂遗址(1985年)
龙江船厂遗址,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打造成的遗址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3月1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南京市龙江船厂遗址保护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龙江船厂遗址保护规划》,同意对龙江船厂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予以调整并增设二类建设控制地带。
结构
龙江船厂遗址
特点
在船厂遗址所见到发现遗物的各个“作塘”或水塘,它们分布规则,并有一定方位。现存的六个“作塘”,它们平均约长500米,宽40米,皆成东西方向,与长江的夹江相通。
龙江船厂遗址出土遗存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各种古船构件,如多枚四爪铁锚(大小不一)、船用综绳(粗细不等,最粗直径约8厘米,由9股编成)、残舵(巨大)、明瓦、废弃古船残骸(已被挖土机抓碎弃之连渣土一同倒入堆土场)、枣合钉、平交钉、钯钉、防锈漆、船板(厚达10厘米)、油灰坨(捻缝用)。
第二类,各种造船工具,如锤、锯、斧、凿、锉、钻、锥、刀具、夯、刮刀、各种木桩、木撑、木板、废弃船舶残部、测量船材的卡尺(尺上刻度明确)。
龙江船厂遗物
第三类,古人生活用品,如大量青瓷、白瓷、青花瓷碗、盏、杯、碟、盘、盆、钵等。有些瓷器底部字迹清晰如新,还有耕种田地的铁犁、韩瓶、夜壶、大瓮、称、香炉、剪刀、锁、综鞋、大量(元、明)两代铜钱币等。
第四类,古代建筑用品,如琉璃瓦脊、青砖等、筒瓦等。
第五类,大量古代兵器,如腰刀、枪、剑、矛、铜火铳(多支)、铁盔甲片、头盔、铁篱、震天雷(一种威力巨大的爆炸物)、炮弹、箭尖、石炮弹、短刀、手铐、脚镣、铁火炮(炮口直径最大20厘米)。
龙江船厂遗址风光
龙江船厂曾经是历史上最繁忙的国家级造船厂,龙江船厂和宝船厂并称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船厂。龙江船厂曾为宋、元、明代制造过大量海船。为明王朝保卫京畿、防御倭寇、海上漕运、江防、海防……做出巨大贡献,也曾为海上丝绸之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龙江船厂遗址大量珍贵文物的发现不仅证明此地是明代造船之处,也为研究中国造船业和造船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早在南宋时期建康造船业就十分发达,为加强对金作战能力,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始在江南地区开始大规模造船,建康的造船场就设在龙湾附近,称“龙湾都船厂”,该船厂一直到朱元璋攻占集庆时皆存在,历时两百多年。龙湾都船厂既造新船亦修旧船,当时最先进的四百料战船即都船厂所造。从淳祐九年到景定二年(1249—1261年)12年间,共造、修船3219艘,其规模、能力可见一斑。当时先进的车头船、飞捷船、铁头船、铁鹞船、桨船、板船、脚船、多棹船、紫舫船、水哨马船、座船、海船等20多个品种龙湾都船厂都曾有制造。明代龙江船厂正在是宋元龙湾都船厂的基础之上延续发展的。
龙江船厂遗址郑和像
位置:南京市漓江路57号
旺季开放时间:8:00-17:00
旺季门票:30元
优惠信息:学生票15元,1米2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免费。
交通信息:乘公交47路;72路;133路;307路;d1路;g6路至宝船遗址公园下车
龙江船厂遗址
历史学家郑一钧先生认为,龙江船厂造的是小型内河战船,而南京宝船厂造的是大型宝船。
郑一钧先生提出的南京宝船厂造宝船,与洪长倬先生推测的在龙江船厂旁边的空地上造宝船,观点是一致的。他们都认定,位于南京下关三叉河地区中保村至上保村一带的南京宝船厂是郑和宝船的建造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