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 编辑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又称“钦使第”,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健康路西侧,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清末无锡籍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大型官僚宅第,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分中、东、西三条轴线,前窄后宽,略成“凸”字形。中轴线上由门厅、轿厅、正厅、后堂、转盘楼、后花园组成,东、西轴线上由西式弹子房、薛仓厅、对照厅、枇杷园、吟风轩、戏台、传经楼、西花园组成。中轴前四进面阔九开间,内院转盘楼面阔十一开间,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转盘楼,有“中华第一迴楼”之称,填补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空白。
2001年6月25日,薛福成故居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薛福成故居建筑群
地理位置:江苏省无锡市健康路西侧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21000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9:00-17:0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5-0484-5-011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薛福成从上海出洋去法国巴黎使馆上任。长子薛南溟,遵照父嘱开始建造“钦使第”首期工程是建造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门厅、轿厅、正厅和房厅,以及大门外的“八”字照壁。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第二期工程左右两翼上的花厅、仓厅、厨房、偏厅、杂屋及西花园建造完工。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七月初一,钦使第中轴线上最后两进建筑转盘楼破土动工,到年底建成。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半年,续建钦使第藏书楼和后花园,建造围墙,钦使第全面竣工落成。同年7月21日,刚刚归国的薛福成在上海病逝,一生未能到访自己设计的钦使第。
民国元年(1912年),薛南溟在钦使第仓厅北添建弹子房。民国十八年(1929年),薛南溟三子薛寿萱利用钦使第中部房屋开设“养蚕、制丝技术人员培训班”。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薛家腾出钦使第前四进,创办私立弘毅中学,并将西花园平为操场,以供体育活动之用。
1950年,薛福成的其他孙辈们大都侨居海外,钦使第(薛福成故居)的房产交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代管。
1952年,私立弘毅中学停办,无锡市教育局机关进驻于“钦使第”前四进大院。
1957年,无锡市教育局机关迁出,在薛福成故居相继办起了塔坊桥小学,学前街小学和后西溪小学分部。
1958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投资80余万元在薛福成故居转盘楼、后花园、西花园创办无锡第丝织厂。
1961年12月,无锡第一丝织厂迁往他处,薛福成故居转盘楼、后花园、西花园等处改建居民住宅、职工学校和纸品加工厂。
1995年,薛福成故居东轴线上的花厅、戏台修复,无锡市文管办进驻其中。
2001年,全面启动薛福成故居中轴线和东轴线上主体建筑和庭院、花园的修复工程。
2003年1月,薛福成故居主体建筑群修复竣工并对外开放,同时启动薛福成故居一期西花园环境整治工程前期工作。
2006年11月,薛福成故居二期西花园环境整治工程实施。
2008年2月,薛福成故居二期西花园环境整治工程竣工并全面对外开放。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
中轴线部分
中轴线犹部分自南至北,主要建、构筑物依次有:照壁、门厅、轿厅、正厅、房厅、内围墙、转盘楼(包括前楼、后楼和厢楼)以及后花园。照壁在大门前约6米处的原束带河(学前河)边,面阔与门厅相同,呈“八”字形。面向大门的正中处有砖刻“鸿禧”两字。1956年填河拓路时又被全部拆除。门厅、轿厅、正厅和房厅称为前四进,均为面阔九间,有封火墙的硬山顶平房,其地坪逐进提高,体现了“步步高”的传统观念。封火墙也逐进抬高,层次也有所增加。各进房屋之间,均有庭院相隔、走廊相连。每个庭院又均由中间用花岗岩石板铺地的天井和两边分别布有小亭、假山、花圃和花街铺地的院子组成。这些庭院都在开办学校时被填平为砖、石铺地的操场。
门厅
门厅是整个宅第的第一幢房屋,其前檐墙很考究,下半部分用花岗岩石块砌筑墙裙,墙裙之上有砖细线脚和镶边方框,檐下则有砖细抛枋。檐墙的东西两端,还有向前斜出的“八”字墙,与大照壁形成对合状。大门在门厅的正中一间,其左右两侧有砖细垛头,中间是江南大户人家常见的六扇竹丝板门。大门内另有一座将军门,它是由一对砷石(俗称抱鼓石)、一道活络高门槛和两扇黑漆“和合"门组成的,门之两旁有“门当户对",门之顶上有额枋,枋之正面有阀阅(北方称“门簪”)。因两扇门上各饰有7颗象征北斗星的金色大圆钉(圆钉与圆钉之间有金色曲线连接),故又称七星将军门。“钦使第"竖额悬于门顶之额枋上。在两侧之“门当户对”上,原还挂有楹联一副,联语是薛福成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二月十七日从法国寄回的,曰:“情话悦亲朋,莫谈邑中狱讼钱粮事;交游择贤俊,愿识天下学问经济人。”此联表达了主人即将衣锦荣归而在待人接物方面准备抱有的宗旨和态度。可惜这里开办小学后,七星将军门被拆除,大门也作了较大改变,对联和竖额也不知去向了。大门两边的两个旁门则被移向檐墙的两端,成了通向备弄的边门。
轿厅和正厅
轿厅和正厅,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三个三间厅组成的。中间一个厅叫主厅,两边的两个厅叫旁厅。主、旁厅之间均有以对剖双排柱作骨架的内墙分隔。屋面均设草架(俗称双层顶),前后均有轩。所不同的是,正厅比轿厅进深高大一些,做工也更为考究。正厅的主厅叫做“务本堂”,是整个宅第内最主要的厅堂,也是接待贵宾、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地方。正中原悬挂巨大的堂匾一块,现已不存;堂上的屏封、挂落、飞罩、楹联和落地长窗等也早已被拆除了。但雄伟的梁、柱结构和美观的轩顶却保存得基本完好,而且当年雕饰的“山雾云”“包袱锦"以及戏文图案,还依然如故,彩画也依稀可辨。墙面勒脚上的砖刻图案和镶边方框虽已损毁了不少,但仍幸存着一部分。这两进建筑的6个厅堂中,共有8个砖细门洞,每个门洞上方,原都有两个字组成的砖刻门额,而且其内容、形式都是两两相对的。现在大部分门额已不存在了,仅见3块:其一在轿厅东旁厅东侧门洞上,日:“竹苞";其二在正厅东旁厅东侧门洞上,曰::“绥嘉”;其三在正厅西旁厅西侧门洞上,曰:“逢吉”。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
房厅
房厅是主人及家庭主要成员起居之所,梁架结构也很考究,现雕饰还保存着不少,但门窗及板壁等都已改变了。从梁柱等构件上留下的痕迹看,中间三间是厅堂(也是继续通往里面去的穿堂),两边各三间是居室。每组居室的中间一间为“起坐间”,两边各一间为卧室,共有4个卧室。卧室原铺地板,以防潮保暖,上面都有阁楼,以便堆藏衣箱及生活用具。其中,东三间是主人薛福成的居室,中间为起坐间,东间为卧室,西间为书房。
内围墙
内围墙在房厅后面,设三门,其位置恰好与第一进门厅上的大门、旁门一一对直,中间一门最大,为砖细墙门。门楼向北一面的额枋上,砖刻门额的字迹虽已漶漫,但尚依稀可辨,为阳刻楷书“宜其家室"4家。
转盘楼
转盘楼是中轴线上最后两进(第五、第六进)房屋,高两层,面阔各十一间,硬山顶,山墙上原均有五垛式封火墙。楼之两端,还各有厢楼连接,平面组成了“回”字形,中间一个长方块是大天井。因其楼上楼下的走廊皆内向天井一面,通过厢楼内的楼梯,上下前后都能转通,故有“转盘楼”之俗称。这种楼是江南大户人家常见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此楼虽长期被数十家居民和一所职工学校所占用,门窗及屋檐均作了大的改变,但其原结构尚保持得较为完好,梁、柱、楼梯、楼板以及船篷形天花板是始建时原物,走廊上的车木栏杆也还保存着相当一部分。
东轴线部分
东轴线部分前后共有4组建筑,即花厅、仓厅、厨房和弹子房。
花厅
花厅在南端,是恭家,举行喜庆活动、接待亲朋好友或恰谈经营业务之后看戏娱乐、品茗观鱼之处。由三间主厅、两间偏厅、一座戏台、两条回廊、五间辅房、一泓清池、一座曲桥和前后花圃组成,自成院落。戏台建在池塘之.上,坐南朝北,隔池正对主厅,歇山顶,飞檐翘角,内有穹窿形藻井;台口三面设矮栏,上有花篮垂柱。是无锡城内现存最精致、最完整的家庭戏台。现整个花厅已按原状整修,恢复了旧貌。
仓厅
仓厅在花厅之北,是薛家收租贮谷之处,在廒仓七间、账房四间、佃户临时休息室两间、小晒场一片和管理人员起居室三幢,也自成院落。当年薛家有土地六千余亩,佃户每年夏、秋两季前来缴租的小船由西水关进城到学前河或前西溪码头靠岸,非常繁忙。故无锡人号称此处为“薛仓厅”。
弹子房
弹子房在仓厅之北,是一幢中西式相结合、以西式为主的平房。所谓“弹子”,就是桌球的俗称。当年薛家主人及其子孙常在这里陪客人边打球娱乐边恰谈生意。
弹子房
厨房
厨房在弹子房与转盘楼之间,原有平房数间,20世纪50年代,办丝织厂时被改造,现已成为居民住宅。
西轴线部分
西轴线部分由偏厅、杂屋、西花园和藏书楼组成。
偏厅
偏厅三间,硬山顶平房,原是薛家女主人念佛之处,现尚在。
杂屋
杂屋三幢,原是薛家男仆女佣们的住处,现已改成居民住宅。
西花园
西花园在偏厅和杂屋之间,面积不大。抗战胜利后,被夷平作为弘毅中学的操场,20世纪50年代,建起了丝织厂的几幢锯齿形厂房,后又改成一家街道纸品厂。
西花园
藏书楼
藏书楼在右翼的北端,后花园的西北角,面阔六间,高两层,重檐,四周有回廊。是薛福成特意仿照宁波“天一阁”形制建造的藏书建筑,名曰“传经楼”。其中所藏之书达数万卷,薛福成去世后,其大量的手稿、信札等文史资料也藏于内。建国初年,薛福成之长孙薛育津经手将藏书及文史资料全部献交给政府,由当时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接收保管。后来,这批藏书一小部分给了苏州大学图书馆,大部分交给了南京图书馆,而手稿、信札等文史资料则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现在藏书楼建筑仍在,虽作了居民住宅,廊檐已被拆去大半,门窗也大多改变了,但梁、柱、楼板和屋顶等主体结构未变,仍基本保持着宁波“天一阁"形制之原貌。
传说轶事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
相关人物
薛福成(1838~1894年),字叔耘,号庸盫,江苏无锡宾雁里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历任浙江宁绍台道、湖南按察使。著作有《庸庵全集》《筹洋刍议》《出使日记》等。
1995年4月,薛福成故居建筑群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薛福成故居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3月,薛汇东住宅从薛福成故居建筑群项目中划出,被单独公布为江苏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健康路西侧。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
门票信息
薛福成故居门票25元,优惠票12元。
交通信息
地铁
前往薛福成故居建筑群,可乘坐无锡地铁1号线、无锡地铁2号线,在三阳广场站下车,由2号口或27号口出,向西南方步行900米即到。
公交
前往薛福成故居建筑群,可乘坐无锡公交27路、508路、63路,在薛福成故居站下车;也可乘坐无锡公交31路、86路,在汤巷站下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