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上村遗址 编辑
城上村遗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镇大卓城上村南,总面积约19.3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至周代时期的古遗址。
城上村遗址现场文化堆积丰厚,有古代筑城的夯土层和环壕(护城河)设施,是一处重要的吴国城址。遗址面积大、保存好,地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是苏南地区同类遗址中保存较好的一处,对于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和商周时期湖熟文化及吴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013年3月5日,城上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城上村遗址
地理位置: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镇大卓城上村南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周
占地面积:约 193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146-1-14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城上村遗址
2009年6月,南京博物院联合句容市博物馆对城上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勘探与试掘,确认其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遗址。
2014年8~12月,南京博物院联合句容市博物馆于对城上村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勘探与发掘。经过全面勘探并结合局部发掘清理,对遗址分布范围、聚落布局及文化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综述
城上村遗址位置示意图
崧泽文化遗存
灰坑
灰坑,7座,平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等。现以H42为例,H42位于IT5958的中南部,平面呈椭圆形,坑壁向下斜弧内收,平底。坑口东西长0.94米、坑底东西长0.72米、深0.34米。坑内填土为灰褐色,土质较硬,夹杂灰烬、红烧土颗粒等。出土陶片主要为泥质灰陶、夹砂红陶,可辨器形有罐等。
墓葬
墓葬,M7主体位于IT5958西南部,部分伸入IT5958西壁内未作清理。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10°,墓口清理长度约1.25米、宽约0.78米、深0.3米。出土随葬品共8件,其中石器6件,玉器、陶器各1件,不见葬具。人骨保存极差,无法鉴定性别及年龄。M8主体位于IT5958西南部,部分伸入IT5958西壁内未作清理。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12°,墓口清理长度约1.31米、宽约0.6米、深0.35米。出土随葬品1件,不见葬具。
商周时期遗存
灰坑
灰坑,33座,平面形状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方形和长方形等。H33位于IT5958西北部,部分叠压于探方北壁下,平面形状呈半圆形,坑壁向下斜直内收,坑底南高北低,坑口东西长1.4米、南北宽0.71米、深0.15~0.18米。坑内堆积呈灰黑色,土质湿硬,夹杂大量红烧土颗粒和草木灰,出土遗物主要为陶片,可辨器形有盆、鬲等。
墓葬
墓葬,6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除M4因保存状况较差葬式不明外,其余皆为仰身直肢葬。M2为成人墓葬,头向北,其余皆为未成年人墓葬,头向偏东。均不见葬具及随葬品。M2位于IT5958中西部,方向10°,墓口长1.88米、宽0.45~0.6米、深0.12米。填土较硬,土色灰黄,呈颗粒状。墓主为男性,约35岁。M6位于IT5957中北部,方向100°,墓口长0.82米、宽0.29~0.32米、深0.22米。填土较松,土色呈黑褐色。人骨保存状况极差,无法鉴定性别及年龄。
房址
房址,F1位于IT5957北半部,由两排柱洞组成。柱洞共5个,编号分别为D1~D5,柱洞内填土由红烧土块和黄褐色土填实,土质较硬,洞口直径在0.36~0.55米之间,深度在0.11~0.26米之间。柱洞壁向下斜直,底近平,剖面近梯形。D1内出土陶鬲1件,D4内出土少量残陶片。
环壕
勘探发现遗址北区有环壕1处,现存残深3.8米、宽14.5米。环壕环绕土台一周,呈南北向长方形,其中北侧环壕现见于地表,环壕周长近1000米,环壕内侧遗址面积约5.8万平方米。
城上村遗址出土陶器
城上村遗址出土的陶片以夹砂红陶、夹砂红褐陶为主,还有少量泥制黑陶、泥制红陶、泥制灰陶、夹砂黑陶、硬陶、原始瓷等;器形有鼎、鬲、釜、罐、豆、钵、盆、器盖、簋、瓿等;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弧线三角纹、镂孔、刻划纹、指窝纹、绳纹、梯格纹、折线纹、回纹等;石器有石锛、石刀等这些出土物品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时期一直延续到西周时期。
城上村遗址出土陶罐
城上村遗址遗址碑
地理位置
城上村遗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镇大卓城上村南。
城上村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城上村遗址,路程约8.5千米,用时约18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