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林观石刻群 编辑
郁林观石刻群,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飞泉村狮子岩下,时间跨度从唐代到明清。
郁林观石刻群共有16处石刻分布于附近的山崖上,跨度从唐代到明清,其中包括“唐隶”《郁林观东岩壁纪》、“宋篆”《祖无择三言诗勒》,保存完好。其余为谭亨甫诗刻、宋四士题名、刘居实题名等。另外,还有明王同和清黄道传的题刻。 郁林观石刻群是古代书法艺术遗产,对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史有着较高的价值。
2013年3月5日,郁林观石刻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郁林观石刻群
地理位置: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飞泉村狮子岩下
所处时代:唐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19-4-02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谭亨甫题刻刻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
祖无择三言诗刻镌于北宋庆历甲申年(1041年)。
刘居实题刻刻于北宋重和二年(1119年)
王同题刻一、王同题刻二均刻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黄道传题刻刻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
2011年,江苏省文物局曾委托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就该地区地面石刻的数量、分布、价值等情况开展调查与研究。
2013年,郁林观石刻群周围修建了护栏和游览步道。
郁林观石刻群
郁林观石刻群位于海州区花果山街道飞泉村狮子岩下。 共有16处石刻分布于附近的山崖上,跨度从唐代到明清,其中包括郁林观遗址东岩壁巨石上的《郁林观东岩壁纪》,保存完好。
《郁林观东岩壁纪》
郁林观东岩壁纪拓片
《郁林观东岩壁纪》刻石净面高1.99米,宽3.8米,共393字。书刻彰显初唐“瘦硬”笔风遗韵,线条瘦硬挺拔、饱满有力,波挑自然平和,通篇呈现清新典雅的气韵。结体在中规中矩中追求灵动飘逸,上紧下松,呈飞动之势。同时以篆入隶,直追汉隶,许多字的偏旁以篆书写成,甚至许多字直接用篆书结体。清代叶昌炽评其:“天挺伟表,鸾翔鹄跱,汉石门析里两颂,无以尚之。”
《郁林观东岩壁纪》内容:维大唐开元七年,岁在己未粤正月庚寅朔,时大人出为海州司马,礼当巡属县、问耆疾,周览海甸,察听甿谣。人无事矣,乃回驾惕想,眇瞩云山,寻紫翠之所,登虬龙之道。盖欲征灵宅吉,洗我尘虑;岩岩直上,窅窅傍邃。雾月与碧海同深,霞朝将赤城争峻。代有知而不能至者,至而不能赏者,赏而不能穷者!亟闻我东海县宰河南元公:光发幽躅,起予泉石,缔思构匠,蠲洁形胜,遂披丛篁,凿崩壁。悬流喷水,藏宿雨而时来;卧石埋云,触摇风而不散。历时花木,红紫无名,入听笙歌,宫商自合。固可为真人之别馆,元始之离宫哉!夫登会稽探禹穴,慕古长想,复何奇乎?岂如志在魏阙,心游江海,两忘出处,双遣是非,唯元公得之矣!攀赏未极,列壑生阴,促驾言旋,攒峰拥骑。家君顾而叹曰:尔知游名山,勒铭记者,非思入上玄,道存虚白,亦何能造次不远而为之!吾少事云林,长牵尘迹;晚龄心事,尽于岩间。小子志之,贻夫来者。其列座同志,次而镌诸。司马男清河崔逸文。朝议郎行海州司马崔惟怦字践直、朝议郎行东海县令元瞹字徽明、丞阎朝宾、主簿孙亨友、尉苟抱简、尉上官崇素、司兵窦晏”。
祖无择三言诗勒
祖无择三言诗勒拓片
祖无择三言诗勒
“宋四士”题刻
“宋四士”题刻
谭亨甫题刻
黄道传题刻 谭亨甫题刻
黄道传题刻
黄道传题刻,“宋篆”左侧,“谭亨甫题刻”上方。正文隶书,款楷书。刻面宽190厘米、高92厘米、字径25×20厘米、款径11×9厘米。时代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刻文为“东岩观瀑布磨崖。垂虹溅雪,漱玉喷珠。宣统元年仲春下浣黄道传题并书,赵秉汉监刻”。黄道传,字习斋,号薪田,自号守拙老人。历任海州直隶州教授、学正、东海县教育会长。著有《啸月山房文诗全集》流传于世。黄道传的书法以隶书、楷书见长。
刘居实题刻
刘居实题刻
王同题刻一
王同题刻一
王同题刻二
王同题刻二
1982年,“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祖无择三言诗刻”等十余处宋、明、清石刻归并入该文保单位,并更名为“郁林观石刻群”。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碑
《郁林观石刻群保护规划》
2015年,启动《郁林观石刻群保护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12月,《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2021年10月,《规划》通过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论证核准。
保护范围:
东至喷水崖,南至山涧沟,西至灌缨泉,北至唐隶石刻北50米。
建设控制地带:
东至喷水崖上50米,南至山涧沟南50米,西至飞泉水库、郁林观遗址,北至唐隶石刻北120米。
地理位置
郁林观石刻群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飞泉村狮子岩下。
飞泉村村民委员会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郁林观石刻群,路程约15.4千米,用时约2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南通博物苑
上一篇 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