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前粮仓 编辑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前粮仓仓前粮仓

仓前粮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灵村,南临大运河支流余杭塘河,占地约1661平米。

仓前粮仓坐北朝南,由四栋单体建筑的粮仓组成,其中两栋老仓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两栋新仓分别建于1957年和1963年,1957年的新仓是按照苏联专家设计的仓型建造,俗称“苏式仓”,为余杭县第一批砖瓦结构沥青地坪的新式粮仓。库内仓库粉墙黛瓦,庭院花园中石景、小桥、花红草绿。两栋老仓为三间二进的木结构房屋,前后各有两个天井,老仓大门直对余杭塘河,河边还有一个泊船码头,供运粮船只停靠。大门内天井青石铺地,正厅和次厅改造成的粮仓板墙白净,屋檐下还有木雕牛腿,二栋老仓间的过道天井,四水归堂,是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筑风格。 仓前粮仓是杭州运河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杭城历史上米市、仓储和码头运输业等经济业态曾经发展、繁荣的实体见证。 仓前粮仓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是粮食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2013年3月5日,仓前粮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仓前粮仓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灵源村

所处时代: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26-5-11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仓前粮仓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临安便民仓。清嘉庆年间的《余杭县志·仓敖》记载:“临安便民仓,在县东十里,今名其地曰仓前”。临安为南宋时杭州的府名,余杭为属县,仓前属余杭县管辖,地处县城东面;便民仓,则是用来储存粮食供朝廷赈灾济民所用。仓前,原名灵源,自古就是稻米之乡,粮源丰富;京杭大运河的支流余杭塘河横贯其中,运输便利,离杭州又较近,一旦需要即刻到达,南宋朝廷看中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就在灵源街之北建造了粮仓,称之“临安便民仓”。粮仓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建成,有敖仓60间,仓厅18间,四周围墙250丈。

仓前粮仓两栋老仓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两栋新仓分别建于1957年和1963年,1957年的那栋是按照苏联专家设计的仓型建造,俗称“苏式仓”,为余杭县第一批砖瓦结构沥青地坪的新式粮仓。

1953年,仓前粮仓创造了中国首批“无虫”粮仓,当年9月,经中央粮食部和浙江省粮食厅专家检查鉴定,余杭全县5个粮库80座粮仓有55座达到了“无虫”,仓前粮库当时的14座粮仓中就有13座,在5个粮库中比例最高。

仓前粮仓在20世纪60、70年代逐步拆除祠堂庙宇民房仓,建设了一批砖瓦结构沥青地坪的新式粮仓,至70年代未,仓前粮仓共有四个分仓23座粮仓9870吨容量,工作人员有二、三十人,仓前粮仓成为当时余杭县仓库容量最多、储存粮食最多、工作人员最多的粮库。

2006年,余杭第一个中心粮库——仓前中心粮库建成并投入使用,粮库占地约65亩,包括12座高大平房仓和器材库、办公楼等组成,共有仓容2.4万吨,仓前的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现代化的高标准粮仓,为确保粮食储藏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006年,仓前粮仓停储。

2008年,余杭区粮食局对仓前粮仓进行修缮。

建筑格局

编辑

仓前粮仓仓前粮仓

仓前粮仓坐落于仓前老街最东端的余杭塘河边,坐北朝南,由四栋单体建筑的粮仓组成,其中两栋老仓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两栋新仓分别建于1957年和1963年,1957年的新仓是按照苏联专家设计的仓型建造,俗称“苏式仓”,为余杭县第一批砖瓦结构沥青地坪的新式粮仓。四栋粮仓占地约1661平米,加上庭院、走廊库区面积约3500平米。库内仓库粉墙黛瓦,庭院花园中石景、小桥、花红草绿。

主要建筑

编辑
两栋老仓

仓前粮仓

两栋老仓为三间二进的木结构房屋,前后各有两个天井,老仓大门直对余杭塘河,河边还有一个泊船码头,供运粮船只停靠。大门内天井青石铺地,正厅和次厅改造成的粮仓板墙白净,屋檐下还有木雕牛腿,二栋老仓间的过道天井,四水归堂,是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筑风格。老仓的前身是章氏义庄的学堂,青石门框中还有石刻的“家塾”二字。1950年,人民政府将昔日的章氏学堂——家塾收作政府的粮仓,地面砌上地垄铺上木板,四周也用木板作档墙,读书的厅堂变成了可储存粮食的仓库,俗称“地垄木板仓”。这两个地垄木板仓每个可储存稻谷约18万市斤,主要用来储存仓前当地收购的“公粮”,由余杭县粮食局所属的仓前粮库管理。

两栋新仓

1957年,在第二栋木板地垄仓后仿苏联模式新建一栋砖木结构的苏式粮仓,仓容量1600吨,为余杭县第一批砖瓦结构沥青地坪的新式粮仓。1963年,在第一栋木板地垄仓东面,将一栋砖木结构民房改建为房式粮仓,仓容量370吨。

保护开发

编辑
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

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

2007年开始,余杭区粮食局在原“四无粮仓”旧址之一的仓前粮仓着手筹建“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经过两年多的筹备,陈列馆于2009年7月开馆,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题写馆名。陈列馆详细展示了余杭“四无粮仓”的创建和发展历史、粮食仓储历史、农耕文化和粮油票证、粮油品种等,为中国第一个以粮食为题材的陈列馆。陈列馆是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浙江省粮食系统传统教育基地、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

文物价值

编辑
仓前粮仓是杭州运河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杭城历史上米市、仓储和码头运输业等经济业态曾经发展、繁荣的实体见证。 仓前粮仓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是粮食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所获荣誉

编辑
1954年1月17日,中央粮食部、华东区粮食局和浙江省粮食厅在杭州召开授奖大会,分别授予余杭县“无虫粮仓”“保粮工作的旗帜”和“创无虫仓先锋”的奖状和锦旗。

1955年,仓前粮仓的17座粮仓全部达到“四无”标准,被中央粮食部评为全国粮食先进单位。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仓前粮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仓前粮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灵源村。

仓前粮仓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仓前粮仓,路程约4.7千米,用时约1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