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学校旧址 编辑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堂学校旧址锦堂学校旧址

锦堂学校旧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锦堂村,为爱国华侨锦堂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家乡独资创建。

锦堂学校旧址教学楼平面为口字形,主体为西式二层楼建筑,坐北朝南,由东西南北四幢楼相互连接组成,东西、南北面阔各十五间,建筑面积约3492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进深九檩,人字梁架,两坡顶,盖小青瓦;外墙青红砖错缝平砌。主楼正面中间出半圆形抱厅,各楼面向天井一侧为外廊样式。旧址另存蓄水池等。锦堂学校旧址是一处重要的文化教育遗产。同时,校舍聘请日本建筑专家设计,遵循中国传统风水格局,兼及西洋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锦堂学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锦堂学校旧址

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锦堂村

所处时代:1909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29-5-12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锦堂学校旧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成;清宣统元年(1909年),正式开学,学校为七年制两等小学,规模为当时浙江私立学校之冠。

清宣统三年(1911年),锦堂学校改名为锦堂农业中学堂,是为浙江职业教育之肇始。

民国十九年(1930年),吴启蕃呈请浙江省政府接收此校,翌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锦堂学校”。

1984年4月,为表彰吴锦堂先生爱国爱乡的办学壮举,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恢复“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校名。

1992年,“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迁址浒山镇,旧址更名“慈溪市锦堂职业高级中学”。

2014年11月,锦堂学校旧址维修项目启动;2019年9月,完成施工。

建筑格局

编辑

锦堂学校旧址

锦堂学校旧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锦堂村,是近代旅日爱国华侨吴锦堂独资创建的西式学校旧址。该校教学楼平面为口字形,主体为西式二层楼建筑,坐北朝南,由东西南北四幢楼相互连接组成,东西、南北面阔各十五间,建筑面积约3492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进深九檩,人字梁架,两坡顶,盖小青瓦,每间辟门窗,板条抹灰吊顶;外墙青红砖错缝平砌。前楼正中设西洋风格三开间大门,用四柱出半圆形抱厅,各楼面向天井一侧为外廊样式。学校初建时护堂河、蓄水池、楼前广场等附属设施亦基本保存完好。该旧址为慈溪市锦堂职业高级中学使用,仍然发挥着教学的功能。

文物遗存

编辑

锦堂学校旧址匾额锦堂学校旧址匾额

锦堂学校旧址前楼二层明间门上方嵌青石匾额,为名儒林世涛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所题“锦堂学校”。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吴锦堂吴锦堂

吴锦堂(1855年11月14日~1926年1月14日),名作镆,以字行,出生于清朝浙江省宁波府慈溪县西房村(今观海卫镇锦堂村)一户普通农家。吴家世代务农,家境困难,吴锦堂在当地私塾读了两年书便辍学,回家帮助父亲务家务农。吴锦堂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东渡日本经商,成为日本关西的财阀。成为巨商之后,吴锦堂不忘慈善事业,以救济灾荒为己任。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锦堂回到家乡时见家乡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遂决定捐资兴修“两湖”工程。“两湖”工程规模巨大,前后耗资愈7万银元,历时六年,修建闸15座,桥21座。吴锦堂同时又积极支持孙中山从事革命,多次捐资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日本唯一的孙中山纪念馆———孙文纪念馆的前身就是吴锦堂的私宅别墅“移情阁”。吴锦堂一生共投资教育愈20万银元。他捐款3000银元给宁波教育会及宁波旅沪同乡会用于办学,包括在慈溪创办锦堂学校。

文物价值

编辑
锦堂学校旧址是一处重要的文化教育遗产。同时,校舍聘请日本建筑专家设计,遵循中国传统风水格局,兼及西洋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锦堂学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锦堂学校旧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锦堂村。

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锦堂学校旧址,路程约20.6千米,用时约40分钟。

下一篇 浙东沿海灯塔

上一篇 钱业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