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东塔 编辑

浙江省温州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清东塔乐清东塔

乐清东塔,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乐成镇东皋山顶,是宋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乐清东塔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塔为六面七级楼阁式砖塔。单壁空筒式结构,塔顶叠涩收分结顶,上覆素面铁刹,高约18米。底层原有副阶,基座为须弥座式,北面辟券门,其余为壸门式龛,龛顶施藻井,转角为八角倚柱。二层以上构造相同,每层由塔身、塔檐、平座三部分组成,并逐层收分。塔身仿木构作法,中间辟壸门,两侧设石雕佛像,转角隐出八角倚柱;塔檐为菱角牙子叠涩出檐;塔砖上舍砖题记颇多。乐清东塔庄严挺秀,雕刻丰富,是一座兼有风水与佛义的宋代砖塔,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乐清东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乐清东塔

地理位置: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乐成镇东皋山顶

所处时代:宋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998-3-29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据明永乐《乐清县志》记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因附近九牛山上一石塔被雷震圮,县令葛逢改迁于东皋山,其造塔于龙山山脉之端,以为龙角;又建塔院设钟鼓,以象龙吟。南宋淳熙二年至五年(1175~1178年),县令赵彦晖、袁采续行修建。

明洪武十年(1377年)、清康熙二十年(1683年),先后二次修茸乐清东塔。

20世纪50年代,乐清东塔塔院拆毁。

1992年、1996年,乐清东塔进行维修。

建筑格局

编辑
综述

乐清东塔

乐清东塔,又名东院砖塔,为六面七级楼阁式砖塔。塔初建为九级,单壁空筒式结构,各层设楼板,高约18米。东塔叠涩檐用小砖砌筑,在浙江的宋塔中是孤例。东塔的斗拱制作较特殊,其转角铺作三缝华携的连接类似术构斗拱做法,且采用预制打磨的方式制作,形制规整,在浙江宋代砖塔中较罕见。

塔基

乐清东塔基座为六角形须弥座,高1.36米,底层原有副阶。塔壁对径约4米,北面辟券门,其余为壸门式龛,龛顶施藻井,转角为八角倚柱。

塔身

乐清东塔

乐清东塔塔身通体施白色面灰,早期仿木构部分均为红灰做法。二层以上构造相同,每层由塔身、塔檐、平座三部分组成,并逐层收分。塔身仿木构作法,外壁隐出槏柱,将壁面分作三间,中间辟壸门,两侧嵌石雕佛像,转角隐出八角倚柱,设柱础;塔檐为菱角牙子叠涩出檐,用牙砖四皮,逐渐起翘,并有生起,施兽面勾头和重唇版瓦;平座以三皮砌砖叠涩挑出,甚浅,无勾栏。檐部斗拱为斗口跳,补间施一朵,转角华拱三缝。

塔顶

乐清东塔塔顶为葫芦形塔顶。叠涩收分结顶,上覆素面铁刹。

文物遗存

编辑

乐清东塔

乐清东塔砌砖上留有大量南宋将仕郎毛士龙的舍砖题记,表明东塔应为南宋大修后的遗物;塔身中间辟壸门,两侧设石雕佛像。

历史文化

编辑
诗词

元代李孝光《东塔云烟》诗云:“海月四更多塔去,天风万里擘松开。烟消日出无人到,独自看云山上来。”

文物价值

编辑
乐清东塔庄严挺秀,雕刻丰富,是一座兼有风水与佛义的宋代砖塔,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乐清东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乐清东塔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乐成镇东皋山顶。

东塔公园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乐清东塔,路程约2.6千米,用时约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