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洞摩崖题记 编辑

浙江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岩洞摩崖题记仙岩洞摩崖题记

仙岩洞摩崖题记,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樟潭镇金仙岩村红星自然村南岩洞中,主要为宋代、清代题刻。

仙岩洞摩崖题记有50余块摩崖题刻,现存有文字的题刻39块,29块题刻有确切纪年可考。题刻的字体风格迥异,体势各异,楷、行、草、隶、篆书等俱全,题记内容丰富,大部分保存完好,有少数石刻随石壁风化剥蚀。题刻延续的时间长,且大部分有确切纪年,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9年10月7日,仙岩洞摩崖题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仙岩洞摩崖题记

地理位置: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樟潭镇金仙岩村红星自然村南岩洞中

所处时代:宋、清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编号:8-0488-4-01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1964年,为安置千岛湖移民,金仙岩下设立了一个移民村——红星村,村民在金仙岩洞内养猪喂牛,摩崖题记遭到破坏。

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仙岩洞摩崖题记。

1986年底,仙岩洞摩崖题记完整拓片。

1989年,金仙岩院墙、大门陆续修建完成。

仙岩洞摩崖题记全景仙岩洞摩崖题记全景

文物特点

编辑

仙岩洞仙岩洞

仙岩洞洞门朝东,洞口宽25米,深22.3米,高5米,洞内面积约390平方米,是红砂岩洞穴,地平面为葫芦形,洞壁上留有50余块摩崖题刻,现存有文字的题刻39块。从这39块题刻中可以看到:29块题刻有确切纪年可考,唐、宋、明、清各代均有;年代最早的为唐德宗李适建中年间(780~783年)所书(已湮灭),最多的为宋代(有明确纪年可考的两宋摩崖题记有22方);题刻的字体风格迥异,体势各异,楷、行、草、隶、篆书等俱全;题记内容丰富,大多是当朝官员和著名文人的笔迹,其中较为珍贵的是有记载北宋朝廷官兵镇压以方腊为首的农民起义题记。

文物遗存

编辑

仙岩洞摩崖题记碑记

仙岩洞摩崖题记遗存有50余块摩崖题刻,可辨识文字的摩崖题记共37块,南壁13块,北壁24块。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记载

据民国《衢县志》寺观中记载:“住僧以岩为寺,后洞门外扩建禅宇,称仙岩寺,旧名岩院。北宋皇帝宋神宗赵顼于熙宁元年赐‘寿圣仙岩院’匾额”。从石刻来看,年代最早的是德宗李适建中年间(780~783年)所书,最多的为宋代,因为这与中国宋朝的佛教文化空前繁荣,仙岩洞僧人众多,香火鼎盛有关,与它所处的时代环境是分不开的。

相关传说

仙岩洞上方的“仙岩洞天”四字,据民国县志记载:“据传为明太祖朱元璋所书”。

文物价值

编辑
仙岩洞摩崖题记分布密集、数量众多,字体齐全,题刻延续的时间长,且大部分有确切纪年,在浙江省内乃至中国也不多,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宝库,而且为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的历史、政治、经济、交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1989年12月,仙岩洞摩崖题记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仙岩洞摩崖题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仙岩洞摩崖题记位于衢江区樟潭街道金仙岩村红星自然村南岩洞中。

仙岩洞摩崖石刻

交通信息

乘坐市内公共交通16路、713路、526路、716路、715路、712路、717路、66路、76路至汽车东站下车,步行900米后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