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巾山塔群 编辑
巾山塔群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老城区东南隅巾子山,高百余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两峰耸立,中垂凹谷,形似蛤帻。山形东望如麒麟,西看似伏牛。峰顶双塔差肩屹立千年,称大小“文峰”。山腰建有南山殿塔,西有多宝塔,一砖一佛,共千语尊,又叫“千佛塔”,一山四塔,实属少见。山上古木参天,又寺院楼阁,古人摩崖题刻多处,素为一群游览之胜。
中文名:巾山塔群
地理位置: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老城区东南隅
高约:100米
建于:元代
西峰塔下西侧有个华胥洞,相传为华胥子所居。华胥子即皇华真人,为西代道士,曾在山上炼丹修道,历经磨练,终于得道升天,成为仙人。后来,华胥子驾鹤仙去时,一阵微风,将他的头巾吹落,飘然而下,变成了巾山两峰。从此,这座山被称之为“巾子山”。两峰之间的一块石壁上,有“遗巾处”三字镌刻,边上有块平坦的巨石,人们称之为“仙人床”,石壁上方刻有一个桌面大的“佛”字,在这下面有“巾山摩崖”,屈映光在此处题有“通幽”二字。
在巾山西麓又有双塔,即南山殿塔和千佛塔。在巾山两峰南侧有座南山殿,殿前有长阶,石阶下有只戏台,戏台南面高矗着修长的“南山殿塔”。据说:此塔是为纪念唐玄宗时抵御安禄山,死守瞧阳城的张巡元帅而建。在南山殿的北面,有多宝塔,即千佛塔,因塔的各面面砖和壁龛上均刻有佛像(原有佛像1003尊),故称千佛塔。千佛塔是台州境内现存唯一的元塔,经受了700多年的风风雨雨,屹立至今。在历史上,曾是天宁寺(古龙兴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叫龙兴寺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塔共七级六面,高30多米,其内中空。从第一级起,每级都设有一个壶门;从第二级开始,每级每面除虚门外,均设有壁龛。千佛塔为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它不但在艺术上是件罕见的珍品,而且在建筑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日本常盘大定在其所著的《支那佛教之研究》中刊有摄于1922年前后的照片和介绍文章,文章称:千佛塔“巍然雄豪的风姿还依然存在,特别是壁面的千佛砖,进一步体现了它外观的庄严美”。此外,日本的《东方美术大观》等杂志亦载有此塔的照片及介绍文章。多宝塔和南山殿塔、巾峰双塔合称为“巾山群塔”。一山四塔,十分罕见。
东大塔的重新修建,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当时资金缺乏,拖了好几年,正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恰巧大田赤水大财主徐万年出了一宗案子,台州知府刘璈即罚他出资修建巾山大塔。修成后,人们又称其为“万年塔”,实是图个吉利罢了。两塔为五级六面,砖石结构。大塔中空,面面有窗,登临远眺,全城景色尽收眼底。观巾峰双塔,最动人的时候是在晨曦暮色之中,在乍明还暗的光线下,葱郁的山体化成了凝重的阴影,双塔似一对情侣,在阴影呵护下,说着俏俏话。如果说巾峰双塔是临海古城的地域标志,是台州文运昌盛的徽记,那么巾峰西麓的千佛塔则是临海古代建筑的一个艺术佳构。千佛塔是临海现存最早的古塔,也是台州现存唯一的元塔。始建于唐天宝三载(744),初称龙兴寺塔,后称多宝塔。千佛塔坐落在巾山西麓,现塔为元大德三年(1299)重建,七级六面,塔的外壁嵌满了众多佛像,总计有一千零三尊,塔即因此而名。
巾峰双塔即巾山两峰上的双塔,并称文峰塔,均始建于北宋,五级六面,砖石结构。东塔又称大塔或万年塔,清同治四年(1865)重建,塔内螺旋中空,可以登临眺远。西塔也称小塔,塔身较瘦,明清及当代均曾作过修缮。
现存塔身系元大德三年(1299)重建,因塔的外壁每级每面都嵌着模制的佛像砖,每砖一佛,总数达一千零三躯,故又称千佛塔。塔砖佛像的比例准确,造型精美,在历代的古塔中尚不多见,在现存的古塔中更属凤毛麟角。千佛塔位于巾山西麓的龙兴寺内,依山屹立,以岩作基。在建筑结构上,千佛塔属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七级六面,其内中空,从第一级开始,每级都有一个壸门;从第二级开始,每级每面除壸门外均做有壁龛。下有副阶,各级皆有腰檐,各层平座以石板出跳。这在中国古代也很少见。在元代,统治者以西藏的喇嘛教为主要宗教,当时塔的建造也以喇嘛塔为主。而江南一带由于受喇嘛教的影响较少,所以塔的建造仍以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为主,不过,建造的数量却大不如从前。从现存的塔身看,千佛塔的规模、高度、式样均与宁波的育王塔相仿。此塔经受了七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屹立至今,不但在艺术上是个罕见的珍品,而且在建筑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巾山四塔之中,南山殿塔形制最小,却不是佛寺的寺塔,它承载了明代百姓对战乱的不安和对和平的期望。南山殿是为祭祀唐代名将张巡(民间称张元帅)而建立的。张巡,当地的传说是临海人,在安史之乱时,奉命抵御安禄山,死守睢阳城,保障江淮免遭安史之乱涂炭。在台州,明代嘉靖中叶以后,倭患惨烈,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祈求太平,人们想到了这位唐代的英雄,于是就面江造庙,依庙建塔。塔虽大体完好,但却饱含着无限的历史沧桑。坐落南山殿前,亦五级六面,砖石结构,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建。现存的南山殿塔则系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所建,塔身至今还保留着不少有铭文的万历塔砖呢。“一片忠心江照胆,千秋浩气塔当头”,这一旧时题写南山殿的对联,正是南山殿塔庙在人们心目中的写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