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清大桥 编辑

浙江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清大桥金清大桥

金清大桥,旧时称“寺前桥”,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城南村金清港上,始建时间无法考证,清嘉庆初年重修后称为“金清大桥”,当时是台州六县内河运输的中心枢纽。

金清大桥,以官式桥梁结构为主,局部采用地方传统民间工艺,为五孔石券桥,长64米,宽4.6米,高12米,建筑面积为320平方米,从南至北,拾级而上至顶而下,整座桥身呈曲折状。金清大桥体现了清嘉庆时期东南沿海古城小镇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当时台州沿海的历史文化及商业活动。

2019年10月16日,金清大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金清大桥

地理位置: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城南村金清港上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290-3-09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建筑面积:320 m²

历史沿革

编辑
旧时称寺前桥,始建时间无法考证。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当地绅士李粲英,金兑玉、蔡良蔚等募捐千缗钱重修寺前桥。清嘉庆初年,因此桥损毁,蔡翔翰、陈见山、蔡友多等诸贤重新募捐建造,改平桥为五孔石券桥,始称金清大桥。

2003年,温岭市文物保护部门出资修缮了金清大桥,将桥上歪斜的石栏板扶正,替换南北桥亭中被虫蛀坏的梁、柱、橼等,重新雕刻一些或因虫蛀、或因被人为破坏的雕花构件。

建筑布局

编辑
金清大桥以官式桥梁结构为主,局部采用地方传统民间工艺,为五孔石券桥,长64米,宽4.6米,高12米,建筑面积为320平方米,从南至北,拾级而上至顶而下,整座桥身呈曲折状,错落有致。桥中拱最高最宽,净跨10.01米,两旁依次渐低渐窄。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墩由条石错缝叠砌,每个桥墩用明柱、长系石,长系石出头做兽首形,从远处遥望,四个桥墩呈“倒金字塔”尖。桥墩两侧原先有七副对联,因年代久远和风雨的侵蚀,目前能辨认的只有四副。桥的每个拱顶的桥面是平台,平台之间有10级石阶呈斜面相连。桥拱顶平台有浮雕图案,其中心平台中间为一方形石块,石块中心浅雕一圆形开光,开光内浮雕莲花水禽,石块外用梯形石构成两个长方形;桥次拱顶平台上则雕出圆形开光,开光内浮雕花鸟。桥的两侧建有石桥栏,呈左右对称,桥栏板上各类花卉鸟兽浮雕图案。桥栏间每侧有28根望柱,柱头为圆形,上面雕着狮子、莲蓬、仰覆莲。大桥两端各置抱鼓石。

金清大桥

主要建筑

编辑

南桥亭

金清大桥的南边有一座木石结构的桥亭,方形,四角攒尖,进深面宽均为3.76米,斗栱补间铺作施两朵。桥亭亭柱上浮雕有人物。南桥亭悬一方匾额““人无病涉”,有一副对联“丈夫壮志传题柱,妇幼佳辞问读碑”。匾额和对联均系天台书家梅人鉴书。。

南桥亭南桥亭

北桥亭

金清大桥的北边有一座木石结构的桥亭,方形,四角攒尖,进深面宽均为3.76米,斗栱补间铺作施两朵。桥亭亭柱上浮雕有人物。北桥亭悬一方匾额“水不扬波””,有一副对联“虹悬不没青云志,慈驾还成白水文”,另一副对联“碑接山前排六六,亭临江上影双双”。匾额和对联均系天台书家梅人鉴书。

北桥亭北桥亭

文物遗存

编辑
金清大桥的南桥亭下两侧立着一些石碑。西侧立一碑,东侧立三碑,分别记载了在此处建桥、新建、重修等情况。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因此桥是清嘉庆时期的一座大型桥梁,跨越金清港,故称金清大桥。因此桥所在地附近在过去有一座净应寺,桥在寺前,故又称寺前桥。

历史人文

据清《嘉庆太平县志》载:金清大桥“海口锁钥,往来冲要,通县之桥,以此为巨”。金清大桥所跨之金清港,一度为黄金水道,是台州六县内河运输的中心枢纽,又是温岭市之重要海运吞吐口。金清大桥船只往来频繁,“新河所,所四门,门门走马。寺前桥,桥五洞,洞洞行船”,正是旧时的生动写照。金清大桥两边的古街也成为商贸繁盛之地。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金清大桥渐渐丧失了交通枢纽的地位,1986年,金清大桥附近披云大桥又建成通车,金清大桥往昔繁华不再,渐渐丧失其交通枢纽的地位。

艺文

清代诗人裴灿英《寺前桥》诗曰:不识前朝寺,当前耸一桥。崚嶒排雁齿,掩映亘虹腰。云影明还灭,潮声暮复朝。不教人病涉,无箸此超超。

文物价值

编辑
金清大桥体现了清嘉庆时期东南沿海古城小镇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当时台州沿海的历史文化及商业活动。

保护措施

编辑
1997年8月,金清大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16日,金清大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位置信息

金清大桥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城南村金清港上。

金清港

交通路线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乘坐公交361路、362路,在下盟中心路口站下车,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