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 编辑

福建省福州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清朝时期建筑群。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包括黄巷郭氏民居、南后街叶氏民居、安民巷鄢家花厅、光禄坊刘氏民居、王麒故居、刘冠雄故居。

2013年5月3日,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970-3-00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建筑格局

编辑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包括黄巷郭氏民居、南后街叶氏民居、安民巷鄢家花厅、光禄坊刘氏民居、王麒故居、刘冠雄故居。

主要建筑

编辑

黄巷郭氏民居

黄巷郭氏民居位于鼓楼区黄巷6、7号。始建明末,原系衙署;清同治年间,郭柏荫购置重修。其父郭阶三,生五子,皆登科第,宅前悬挂“五子登科”匾。合院式民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30平方米,两侧有马头墙,整体建筑规模宏大。主座建筑前后三进,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临街门头房面阔五间,两侧为门房、轿房。一进院落设天井、回廊及主厝,主厝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前廊宽敞,青石柱础,古朴雄伟。二进主厝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三进为五间排双层书房。东墙外系花厅,三间排厅堂一座,坐北向南,庭院内有假山、鱼池、花亭、大树等。

南后街叶氏民居

南后街叶氏民居位于鼓楼区南后街176、177号。始建于明代,清至民国屡有修葺。由东面主座与西侧花厅组成,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321平方米。主座前后三进,大门朝东,临南后街。一进天井,三面环廊,主厝为面阔五间厅堂,进深七柱,穿斗减柱造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二进主厝带前轩廊、厅堂、厢房;三进是两层闺房。隔座单进,主厝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左侧小门通花厅。花厅为三开间双层走马,楠木构件十分精美。花厅前为园林,内有一口半月池,保存完好。

安民巷鄢家花厅

安民巷鄢家花厅位于鼓楼区安民巷47、48号。原系永泰鄢氏太澄公宗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光绪及民国间重修。东西两座毗邻,占地面积1425平方米,坐南向北,周以围墙。东座原有门头房和天井,于1983年改建。现存正座大门、天井、主厝。主厝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木柱及廊石用材硕大,厅前走廊可通西墙外花厅。花厅共二进,自成院落,临街开小门。一进大花厅,占地2000平方米,襻间一斗三升,雕刻精美,如意形替木配梅花形斗拱,两相对称。次间全用楠木精雕落地门,尤显富丽堂皇;厅前轩廊卷棚饰顶,悬钟、雀替刻有花果,造型独特。东墙角一座木构半边亭,小巧玲珑。亭内开小门通向二进。二进前有天井,左右回廊。主厝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厅两侧为厢房,原供女眷居住。明间用十扇屏门隔成前后厅。

光禄坊刘氏民居

光禄坊刘氏民居位于鼓楼区光禄坊28、30、32号。建于清代。自东而西并列四座毗邻,其范围东至道南祠,西至早题巷,南临光禄坊街,北至大光里,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为福州市区最大的单姓住宅。东侧两座原是清初著名画家许友故居——米友堂;西侧两座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内阁中书林佶故居,后数易其主。清道光年间为“一胎同榜两进士”刘齐衢、刘齐衔兄弟改建。四座大院一字排开,皆坐北朝南,四面风火墙,硬山屋顶。临街六扇门,入石框门,三面环廊,廊下有庭院,上庭院为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厅堂,明间为厅,次间、梢间为房,从后厅堂、后天井而至二进、三进。四座大院隔墙相邻,小门相通。共有12间大厅、48间厢房、6座花厅(客厅)、3口鱼池、3座假山、6处亭台楼阁。此外,还有藏书阁、观音阁、佛堂等。大院建筑材料均特殊加工,围墙高达6米,墙砖长0.43米,宽0.23米,灰白色,坚实耐火;铺地石板平坦光滑,长3米、宽0.6米以上,达300多条。抱围大柱,长3.3米左右的100多根。40余间大小厢房的门扇、窗扇、壁扇、格心全用楠木构成。院内家具如横案桌、公座椅大小八仙桌等皆用红木精制。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爱国诗人郁达夫曾在此居住。四大院的古建筑艺术精华集中在西端第一座。

王麒故居

塔巷王氏民居位于鼓楼区塔巷28、30号,为王麒故居。始建于清初,乾隆、嘉庆至民国间均有修缮。两座毗邻,前门在塔巷,后门在郎官巷。占地面积2225平方米,四面围墙,坐北朝南。主座建筑,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门头房面阔三间,明间开六扇大门。一进院落三面环廊,两廊各宽3米,廊下是大石条铺砌大天井,天井排列各种花卉、盆景、鱼缸等。主厝面阔三间,进深七柱。轩廊宽敞,两厢隔扇、门扇、窗牖,全用楠木。一进有覆龟亭连接二进。二进厅堂同样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后进尚有三间排厅堂一座,当年严复曾在此居住过。通道两旁有披榭。进与进之间皆隔以高墙,墙头上灰塑人物花鸟图案,保存完好。东侧花厅,隔扇、门扇、窗槛也用楠木,屋架、椽、桁等雕刻较为考究。

刘冠雄故居

刘冠雄故居位于鼓楼区宫巷11号,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始建;光绪及民国间大修。四面围墙,占地面积1875平方米,坐南朝北,两座相邻。入门头房为平整大石条铺成天井,三面环廊。主座一进七柱“四扇三”,前廊后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大厅廊石硕大,两侧房间门扇、窗牖、花格皆楠木雕刻,厅堂中间有屏门隔成前后厅,斗拱、雀替、挂落等雕刻精美。二进结构与首进基本相同,两进都有小门通向东侧花厅。花厅为双层小楼,坐北向南。楼前有园林假山,至今尚存一株樟树和桂花、蜡梅等。假山前立有一块海礁石,上刻“萝径”两字。沿洞内走上16个台阶,可达拜月亭,亭木构,已圮,只留下平顶;保留最好的是假山雪洞,前后五道弯,冬暖夏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5月3日,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八一七北路中段两侧。

三坊七巷

交通信息

公交线路

三坊七巷(侨雄)站:可至南后街北入口(近达明路);途经公交:5路、22路、27路、55路、61路、66路、75路、118路、128路、301路、317路、327路。

三坊七巷(澳门路)站:可至南后街南入口(近澳门路);途经公交:339路。

衣锦坊站、文儒坊站、光禄坊站:可分别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途经公交:27路、54路、70路。

南街站:可至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吉庇巷(路)、宫巷;途经公交:1路、8路、20路、20路夜间区间车、66路、101路、117路、121路。

地铁线路

南后街北入口(近达明路):乘坐地铁1号线至东街口站下,从C出口出,沿杨桥东路步行400米即可到达。

南后街南入口(近澳门路):乘坐地铁1号线或2号线,至南门兜站下,从A1出口出,沿道山路、澳门路步行600米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