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复故居和墓 编辑
严复故居和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出生和卒后归葬地。
严复故居旧名大夫第,现存为明末清初建筑,共二进,由前后厅堂、左右厢房、前后天井、左右披谢、门廊等组成,占地面积745平方米。两进均为面阔三间,一进进深六柱,二进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封火墙。严复墓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民国十年(1921年),严复卒后归葬于此。墓的主座大门向南,宽1.8米,高3.1米。四面建石构围墙,正面开二门,上为石构歇山顶,成为墓园。墓为风字形,三合土封土。
2006年5月25日,严复故居和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严复故居和墓
外文名:Yan Fu's Former Residence and Tomb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
所处时代:清至民国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964-5-09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严复故居
五代,严复故居由一世祖严怀先从河南固始迁居到福州盖山阳岐后兴建。
明代,严复故居翻修。
2019年1月,福州市文物局对严复故居进行修缮。
严复墓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为归葬亡妻王氏,让长子严伯玉监造墓地。
民国十年(1921年),严复病逝后与亡妻合葬。
1984~1988年,福建省文物行政部门拨款和旅美严复长孙女严倚云汇款,在上岐村委会支持下重新修复严复墓,保持原状不变,在墓的两侧及后侧建了一堵砖墙,墓前砌建石墙,墓园内种植白玉兰树。
2000年,墓园重修,铺设甬道路面。
2018年,仓山区启动严复故居和严复墓保护修缮工程。
严复故居
严复故居
严复故居旧名大夫第,因祀阳岐严氏始祖唐代朝请大夫严怀英故名。严复在此出生,早年居住于此。现为清初建筑,坐南向北,土木结构,二进,由前后厅堂、左右厢房、前后天井、左右披榭、门廊等组成,占地面积745平方米。两进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周以封火墙。保存较完整。现开辟为严复生平足迹馆。据资料记载,严复在十四岁前都在阳岐村生活和学习。7岁时,他被父亲送回阳岐村随五叔读书,就住在“严氏祖居”的披榭里达两年之久,因此这里便成了“严复故居”。
严复墓
严复墓
相关人物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严复墓墓志铭
陈宝琛为严复墓撰墓志铭,曰:“旗山龙渡岐江东,玉屏耸张灵此钟。绛新籀古析以中,方言扬云论谭充,千辟弗试千越锋,昔梦登天悲回风。飞火怒扇销金铜,鲸呿鼍跋陆变江。氏见犹阅世君非蒙,咽理归此万年宫,文章光气长垂虹。”
1986年,严复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严复故居和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1、严复故居:北至黄氏故居,西至院外围墙及上岐75号民居,东至阳岐河,南至上岐75号民居。
2、严复墓:鹅头山墓园围墙四周各向外延伸60米。
地理位置
严复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上岐村。
福州阳岐严复纪念馆
严复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
严复墓
交通信息
乘坐市内公共交通311路公交至下岐站下车,后步行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