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编辑
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演武街东山二中西侧、宁德市福鼎市秦屿镇农业村。
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包括虎头山义冢、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福鼎市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虎头山义冢,土坑竖穴墓,坐西南向东北,一面依山,三面临溪涧山谷。墓坪用三合土夯筑。冢内埋135位清兵遗骸,各墓距离相等,均用三合土封顶。封土堆前各立一小墓碑,上刻死者籍贯及姓名;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当地人俗称为“演武亭万福公”。墓群存有130多通墓碑;福鼎市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掩埋着395具舍身殉国的民族英雄遗骸,由七座形制各异的丘冢组成。修复以后的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共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是现存罕见的清代军人公墓,其突出价值体现在墓碑的石刻纪事,有确切文字和纪年可考,为研究清朝军事制度、台湾防卫和近代船政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作为闽台血脉同宗关系的铁证,墓群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成为大家凭吊当年为国捐躯、保卫中国领土英雄们的场所。
2013年5月,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演武街东山二中西侧、宁德市福鼎市秦屿镇农业村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50-5-14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始建,原是用来收葬东山岛先民无嗣或无主尸骨,并筑祠坛祭奠其亡灵。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铜山招兵筹建水师,督造战船,作为收复台湾重要军事基地。当年有许多东山人参加郑成功的部队,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师收复台湾,铜山有500多名青壮年随往,有一部分青壮年在抗击荷兰殖民者战斗中英勇牺牲,殉难者的遗骸陆续全葬于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到了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将军收复台湾后,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府制。此后,从福建东山等地征调兵戍守台湾、澎湖。 部分戍台东山籍将士死后,尸骨用“金斗瓮”装回家乡收埋于“演武亭万福公”,成为一处墓群。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东山人为纪念出戍台澎的将士,特立“义勇祠”。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寇进攻台湾时,随沈葆桢援台御敌阵亡或染瘴疫病死的将士,归葬于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2007年,按照国务院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部署,马尾成立文物普查小组,对虎头山义冢进行复查、登记、测绘等。
2014年,马尾区人民政府对虎头山义冢进行修缮并修建登山路等。
虎头山义冢
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福鼎市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
虎头岗戍台故兵义冢群远景
福鼎市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位于福鼎市太姥山镇,冢内掩埋着395具舍身殉国的民族英雄遗骸,记述着驱荷戌台、抗击寇盗、红色革命的英烈史实。福鼎市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由七座形制各异的丘冢组成。战士的遗骸都装在一个个小小的金瓶里,金瓶里刻着他们的名字,有些已经没办法考证了。修复以后的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共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
遗址碑
地理位置
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演武街东山二中西侧、宁德市福鼎市秦屿镇农业村。
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虎头山义冢):从闽安小学通往虎头山,建有横跨邢港河的桥梁,沿途均为两车道,开车可直达墓群山脚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