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编辑

福建省宁德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演武街东山二中西侧、宁德市福鼎市秦屿镇农业村。

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包括虎头山义冢、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福鼎市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虎头山义冢,土坑竖穴墓,坐西南向东北,一面依山,三面临溪涧山谷。墓坪用三合土夯筑。冢内埋135位清兵遗骸,各墓距离相等,均用三合土封顶。封土堆前各立一小墓碑,上刻死者籍贯及姓名;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当地人俗称为“演武亭万福公”。墓群存有130多通墓碑;福鼎市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掩埋着395具舍身殉国的民族英雄遗骸,由七座形制各异的丘冢组成。修复以后的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共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是现存罕见的清代军人公墓,其突出价值体现在墓碑的石刻纪事,有确切文字和纪年可考,为研究清朝军事制度、台湾防卫和近代船政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作为闽台血脉同宗关系的铁证,墓群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成为大家凭吊当年为国捐躯、保卫中国领土英雄们的场所。

2013年5月,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演武街东山二中西侧、宁德市福鼎市秦屿镇农业村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50-5-14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福鼎市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涉及明、清、民国历史时期。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以秦屿烽火营王建楠为首的一批战士随郑成功部队,赴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在收复台湾后,共有92名士兵战死沙场,他们的遗骸被陆续运回故里,便葬于故乡的虎头岗上。清康熙年间,归属清军管辖的秦屿烽火营,又有几批战士受姚启圣调遣,随施琅将军参与统一台湾的战斗,对维护台湾地区的社会稳定,巩固海防,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始,征调去台湾的官兵每三年轮替一班,俗称“班兵”。在200多年的班兵轮换制度中,戍台的将士共有3万多人。当年牺牲或病故的官兵遗骸会被运回籍贯所在地安葬,这其中秦屿籍将士共有297人。2001年,退休教师邱建与一批老同志发起了修复义冢的行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多方奔走,募集资金,逐步修复完善墓群。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宗族家谱的研究,为不少无名忠烈找到了姓名。

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始建,原是用来收葬东山岛先民无嗣或无主尸骨,并筑祠坛祭奠其亡灵。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铜山招兵筹建水师,督造战船,作为收复台湾重要军事基地。当年有许多东山人参加郑成功的部队,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师收复台湾,铜山有500多名青壮年随往,有一部分青壮年在抗击荷兰殖民者战斗中英勇牺牲,殉难者的遗骸陆续全葬于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到了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将军收复台湾后,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府制。此后,从福建东山等地征调兵戍守台湾、澎湖。 部分戍台东山籍将士死后,尸骨用“金斗瓮”装回家乡收埋于“演武亭万福公”,成为一处墓群。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东山人为纪念出戍台澎的将士,特立“义勇祠”。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寇进攻台湾时,随沈葆桢援台御敌阵亡或染瘴疫病死的将士,归葬于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2007年,按照国务院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部署,马尾成立文物普查小组,对虎头山义冢进行复查、登记、测绘等。

2014年,马尾区人民政府对虎头山义冢进行修缮并修建登山路等。

主要遗址

编辑
虎头山义冢

虎头山义冢虎头山义冢

虎头山义冢位于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虎头山。土坑竖穴墓,坐西南向东北,一面依山,三面临溪涧山谷。墓坪用三合土夯筑。义冢面宽约13米,纵深11.5米。冢内埋135位清兵遗骸,每位一圹,排列井然,横13行,直11行,各墓距离相等,均用三合土封顶。封土堆前各立一小墓碑,高0.37米,宽0.24米,厚0.08米,上刻死者籍贯及姓名。冢前立一石碑,高0.85米,宽0.42米,上刻楷书“义冢,同治岁次甲戌冬十月吉日立”。其中127面有姓名,8面是无字碑。籍贯有闽侯、福清、长乐、连江、闽清,以及同安、惠安、兴化、安溪等。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是中国唯一一处将阵亡将士的籍贯、姓名单独列碑的墓群。登山道用石条铺设,墓群右侧和前后两边用花岗石砌筑,上方建成了吊唁平台。

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中学旁,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当地人俗称为“演武亭万福公”。墓群存有130多通墓碑,墓碑是一些小块青石,上面刻着简单的名字。有2通墓碑分别镌刻“八名同归”“十九人遗失姓名”等字样,是无法考证的墓主人。

福鼎市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

虎头岗戍台故兵义冢群远景

福鼎市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位于福鼎市太姥山镇,冢内掩埋着395具舍身殉国的民族英雄遗骸,记述着驱荷戌台、抗击寇盗、红色革命的英烈史实。福鼎市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由七座形制各异的丘冢组成。战士的遗骸都装在一个个小小的金瓶里,金瓶里刻着他们的名字,有些已经没办法考证了。修复以后的虎头岗戍台将士义冢群共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

文物价值

编辑
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是现存罕见的清代军人公墓,其突出价值体现在墓碑的石刻纪事,有确切文字和纪年可考,为研究清朝军事制度、台湾防卫和近代船政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作为闽台血脉同宗关系的铁证,墓群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重要的涉台文物;闽安水师在闽台间的巡防、进驻,保障了领土完整,巩固了东南海疆,是中国近代重要海权实践活动;福建自古就是中国东南的海洋大省、海防重镇,有着较深的造船、航海和水师文化的积淀,近代船政之所以会选择在福州马尾创建,与这种历史渊和文化背景不无关系。在近代海军出现之前,中国传统水师存在发展了千年,虎头山清军公墓是这一重要的转折过渡期的水师历史遗迹;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成为大家凭吊当年为国捐躯、保卫中国领土英雄们的场所。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5月,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演武街东山二中西侧、宁德市福鼎市秦屿镇农业村。

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虎头山义冢):从闽安小学通往虎头山,建有横跨邢港河的桥梁,沿途均为两车道,开车可直达墓群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