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李氏民居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山李氏民居观山李氏民居

观山李氏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观山李氏民居由功藏厝、番仔楼、成器厝等3座建筑组合而成。 功藏厝,又称“池塘湖大厝”,建筑面积530平方米,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主建筑自东南往西北依次为门厅、天井、大厅。番仔楼,又名“池塘湖番仔楼”,位于功藏厝右前方,建筑面积816平方米。番仔楼,坐西北向东南。成器厝,又名“产境头新厝”“池塘湖新厝”,是李功藏长子李成器故居,建筑面积487平方米。建筑坐北向南,为五开间带双护厝布局。 观山李氏民居反映了南洋文化、西方文化在建筑装饰等上的交融,为研究闽南华侨在海外拼搏、衣锦还乡后回馈家乡的历史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2019年10月7日,观山李氏民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观山李氏民居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

所处时代:1890年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604-5-088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李功藏衣锦还乡建造功藏厝。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竣工。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番仔楼开始兴建,历时10年竣工。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成器厝开始兴建,位于功藏厝右侧前方。

建筑格局

编辑

观山李氏民居是由功藏厝、番仔楼、成器厝等3座建筑组合而成。 功藏厝建筑面积530平方米。番仔楼建筑面积816平方米。成器厝建筑面积487平方米。

主要建筑

编辑

功藏厝

功藏厝,又称“池塘湖大厝”,是印尼爱国华侨李功藏故居。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为单进二落五开间带双护厝布局,硬山式屋顶,燕尾脊,屋脊高翘。主建筑自东南往西北依次为门厅、天井、大厅。下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檁,拾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顶。前、上落中为天井,天井两侧带廊榉头。后落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前廊后轩,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主厝两侧连护厝。护厝进深七檁,穿斗式木构架,卷棚项。功藏厝为传统的闽南皇宫起大唐,但是在装饰等方面融入了南洋元素。大厝外墙辉绿岩和花岗岩再加红砖垒砌,门廊石雕内容丰富,人物和山水等多重组合,线条优美,令人惊叹。厝内、花窗、浮雕饰物等雕刻工艺运用纯熟,许多石构件、木构件都实属难得一见。凡是海里游的,山上跑的,龙风鱼虾,花草虫鸟,这里都能找到,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刻工精细,刀法流畅。整座民居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蔚为壮观。

番仔楼

番仔楼,又名“池塘湖番仔楼”,位于功藏厝右前方。建筑由享誉海内外、近代史上泉州最杰出的建筑大师傅维早和著名印尼荷裔建造师联合设计。番仔楼坐西北向东南,四四方方,上下两层,带单侧护厝,类似歇山式屋顶,屋坡柔和流畅,角翘简洁平缓。建筑整体外墙线条硬朗,南洋风格浓郁。主屋上下两层四面出廊,廊柱为西式拱形,用料为闽南红砖,是中西结合的典范,上下两层共有56个拱,光线充足,视野开阔。屋里为穿斗式木构架,木构架雕刻精美,柱础饰以简单的波浪纹,地面铺着南洋特色瓷砖,走廊过道则是花岗岩石条打造,外墙红砖精心的雕饰团花,与外墙硬朗的线条刚柔并济,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成器厝

成器厝,又名“产境头新厝”“池塘湖新厝”,是李功藏长子李成器故居,建筑坐北向南,为五开间带双护厝布局,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脊,为闽南传统皇宫起大厝。整座建筑唯梁画栋,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博古等图案。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大门浮雕对联及名人题刻,装饰巧妙华丽。

历史文化

编辑
功藏楼和番仔楼的建造者李功藏,讳耀垣,字稳成,一字功藏,别号紫亭,南安县二十四五都山腰乡(今观山村)池塘湖人,是杰出的商界领袖、慈善家、政治家、实业家,清光绪年间因“输财急公”被皇帝诰授中宪大夫。李功藏常施药救灾,曾捐资修建泉州顺济桥、南安澳江大桥,修筑漳厦铁路;大力捐建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泉州、厦门共捐建创办的就有40多所中小学校。他重视文物史迹保护,独资重修泉州府文庙、开元寺东西塔,修筑泮宫等。

文物价值

编辑
观山李氏民居反映了南洋文化、西方文化在建筑装饰等上的交融,为研究闽南华侨在海外拼搏、衣锦还乡后回馈家乡的历史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2019年10月7日,观山李氏民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址

观山李氏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

番仔楼

交通

自驾前往观山李氏民居:从南安站出发,大约19公里,约需3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