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府文庙大成殿 编辑
漳州府文庙大成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西桥街道华南社区修文西路2号,始建于宋绍兴九年(1139年),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重修。
漳州府文庙大成殿建筑面积625平方米,建于石台座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前檐6根廊柱为浮雕盘龙石桂,鼓镜形柱础。台座正面设丹陛、东西设石阶及台沿设护栏。殿内石柱径0.8米,覆盆形柱础。殿中心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孔子坐像),上方有“中华至圣”牌匾。大成殿梁架承袭旧制,较完整的保留着闽南地方古代木构建筑的特点,并融进了北方建筑风格,尤其是木结构还继承着早期法式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001年6月25日,漳州府文庙大成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漳州府文庙大成殿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西桥街道华南社区修文西路2号
所处时代:明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0331-3-13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建筑面积:625 m²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大成殿重修为木结构的特殊建筑。
1999年12月,漳州府文庙大成殿实施保护修缮工程。
漳州府文庙大成殿
孔子坐像
漳州府文庙坐北向南,依次为仪门、前殿、两庞、月台、大成殿。大成殿建筑面积625平方米,建于石台座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前檐6根廊柱为浮雕盘龙石桂,鼓镜形柱础。上檐在额坊上施弯拱叠枋偷心式斗拱一圈,除柱头及黑心角外,补间斗拱施一朵至二朵,斗拱外檐出檐部分为单抄叠下昂制式。斗拱之上安设穿斗架式屋架草架,草架落在柱头科齐心斗上。斗拱之上设井口天花。该殿屋檐起翘显著,两山山尖升起较高,正脊翘起,山花挑出山柱之外,以上诸特点反映了早期闽南建筑的特征。台座正面设丹陛、东西设石阶及台沿设护栏。殿内石柱径0.8米,覆盆形柱础。殿中心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孔子坐像),上方有“中华至圣”牌匾;两旁分别摆放了复圣颜子回、宗圣曾子参、述圣子思子伋、亚圣孟子轲的神位,他们并称为“孔门四圣”,殿的东部摆放了先贤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的神位,西部摆放了先贤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公冶长的神位,他们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西部还摆放了先贤朱熹的神位。
重修文庙及诸神祠碑,明正统十年(1445年)立。碑花岗岩质。碑首部分已断佚,现存碑高2.4米,宽0.86米,厚0.15米。碑阳为汪凯撰文、李增书丹的“重修文庙及诸神祠碑记”,竖刻楷书18行、行56字,共664字。碑阴刻“(碑首断佚以下)坛并修整祭器者氏姓名”。
修建漳椰文庙碑,清康熙八年(1669年)立。碑花岗岩质,高2.98米,宽1.075米,厚0.19米。碑周饰以缠枝花卉。篆额竖刻4行“修建漳郡文庙碑记”,康孟侯书丹。碑文楷书23行、行64字,共923字,唐朝彝撰文,戴玑书丹。
重修漳州学宫碑,民国十四年(1925年)立。碑辉绿岩质,高1.84米,宽0.78米。碑首浮雕图案:左右下角各有一飞蝠,中为两旗交叉托一五角星,周以曲带纹。首题“重修漳州学宫记”,碑文整刻17行、行41字,共660字。为康有为晚年书法,工力深纯、笔气雄健。
重修漳州文庙碑,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立。碑花岗岩质,高1.51米,宽0.76米。篆额“重修漳州文庙之碑”。碑文《重修漳州文庙记》,楷书竖刻18行、行43字,共700字,蒋鼎文撰并书。
保护碑
保护范围:东至延安南路以东20米,西至始兴南路,南至修文西路以南30米,北至台湾路。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界各向外延伸10米。
地理位置
漳州府文庙大成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西桥街道华南社区修文西路2号。
漳州府文庙大成殿
交通信息
乘坐漳州市内公共交通33路至中山公园站下车,步行590米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