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政墓和陈元光墓 编辑
陈政墓和陈元光墓,分别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城西3千米处的将军山东麓和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石鼓山上,为唐代墓葬。
陈政墓是唐代开漳归德将军陈政及夫人司空氏合葬墓,规制较高,堆土宽达5米,呈龟背状,后筑有挡土墙。墓前依次排列翁仲、马、狮、羊、望柱等石雕,其雕刻古拙浑朴。墓侧有享堂,墓地前绕流水,背环林木。陈元光墓墓碑书刻“唐开漳陈将军墓”。墓前有石马、石虎、石羊、望柱各1对。前面公路旁“五叠石”上,镌刻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侍郎蔡世远撰写的《修墓记》。
2013年3月5日,陈政墓和陈元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陈政墓和陈元光墓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城西3千米处的将军山东麓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石鼓山上
所处时代:唐至宋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588-2-07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陈政墓
唐仪凤二年(677年),陈政墓肇建。
南宋,重修。
元末、清初,两次毁墓。
1984年,陈政墓修建筹备会在墓前空坪发现祭祀享堂基址。
1986年,福建省考古队清理发现主陵台一座龟背状封土堆和挡土,以及平台上文武石人、台基前马羊狮石兽和望柱等石像生仪仗残件。
1987年,陈政墓按宋制修复。
1999年,云霄县人民政府整治拓展陵园,建成将军碑林、御碑亭等,并依此为核心建设将军山公园。
陈元光墓
唐景云二年(711年),陈元光初葬于云霄大峙原(今葛布山)。
唐贞元二年(786年),奉敕移葬漳州城北石鼓山,即今芗城区浦南镇石鼓山。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侍郎蔡世远撰写《修墓记》。
陈政墓
陈政墓碑记
陈政墓俗称陈王墓、王爹墓或将军墓,是唐代开漳归德将军陈政及夫人司空氏合葬墓。坐西朝东,占地2500平方米,由花纹砖环砌成坟堆,墓丘呈龟背状,后筑挡土墙围护,墓前立石翁仲、享堂、石马、石狮、石羊、望柱和神道碑。墓前空坪有祭祀享堂基址。发现有三层建筑台基遗迹的叠压关系。下层铺砌红色斜线纹方砖呈长方形,中层为花岗岩条石台基,上层是晚期补砌的红砖地面及前后石甬道。叠压于下层红砖地面上,有一段上镌“嘉熙(宋理宗年号)庚子春建,坟前仪制十事。石匠黄顺顺和陈应,住庵净智戒院僧自知,会首进士陈哲夫陈缄”等5行楷体阴文的纪年铭残石柱。
陈元光墓
陈元光墓
陈元光墓前路边五叠石镌《唐开漳陈将军墓记》,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礼部侍郎、漳浦人蔡世远题刻。
相关人物
陈政(616~677年),字一民,号素轩,陈元光之父,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率兵入闽,屯戍于云霄一带。在云霄8年,与其子元光及副将许天正,部将马仁、李伯瑶、沈世纪等,推广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兴修水利,促进这一地区的开发,为建置漳州奠定了基础。唐仪凤二年(677年),陈政病殁,谥号“武烈”,故志书载其墓为“归德将军陈武烈墓”。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总章二年(669年),随父陈政领兵入闽。唐仪凤二年(677年),陈元光奉旨袭父之职,因平息寇乱有功封鹰扬将军。唐垂拱二年(686年),元光上《请建州县表》建置漳州,并任刺史。唐景云二年(711年),陈元光殉难于征战中,就地安葬在大峙原。唐贞元二年(786年),徙州治于龙溪,奉敕移葬于龙溪石鼓山。
1991年,陈政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陈政墓和陈元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陈政墓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城西3千米处的将军山东麓。
陈政墓园
陈元光墓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石鼓山上。
陈元光墓
交通信息
陈政墓:乘坐公共交通云霄6路至将军山站下车,步行720米后可达。
陈元光墓:自驾从漳州市出发经胜利西路—元光北路—岱山路—圣王大道—X501—陈元光墓,全程大约12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