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和城隍庙 编辑
平和城隍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九峰镇东门内,系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创建,清康熙、嘉庆年间两次重修。
平和城隍庙坐北朝南,面积1400平方米,为四进建筑群,平面呈“中字形”,依地势北高南低而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入门(牌楼)、仪门(戏台)、拜亭、东狱大殿和后殿,两侧有回廊。庙内壁画造型严谨,有很强的绘画性技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平和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平和城隍庙
外文名:Pinghe Town god's temple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九峰镇东门内
所处时代:清
占地面积:14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086-3-38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康熙、嘉庆年间,两次重修。
平和城隍庙
其中斗拱形式多样,石柱亦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及高浮雕盘龙柱等多种形式,瓜柱下部瓜形下斗描金彩绘,纹饰繁密。人物花鸟,千姿百态;屋顶二龙戏珠,张牙舞爪。
平和城隍庙
相关记载
平和城隍庙由时任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奏请朝廷特批,以府级建制规格设计,并命南靖知县施祥督建。翻阅众多的史料发现刚建好的城隍庙并没有马上进行绘画装饰,到了明嘉靖五年(1526年)王禄任知县的时候才开始有了绘画,明朝万历年间编撰的《漳州府志》平和篇里明朝御史马明衡写的《平和县碑记》载有:“至于城隍摧挠,绘饰惟焕。建立社稷、山川、孤魂坛壝(wéi),岁时如法咸秩以禋(yīn)。”清朝道光版的《平和县志》里明佥都御史戴时宗撰写的《王邑侯遗爱碑记》载有“设山川、社稷、邑厉之坛,修城隍庙,立养济院、万人冢,清出官地六十余处,夫廪出焉。”由此可推测,城隍庙的部分壁画极有可能是这一时期绘制的。因为当时平和刚刚置县,社会不稳定,贼匪横行,王禄想通过文庙的儒学思想,并建立社稷、山川、孤魂坛,树城隍文化信仰,传教朱子理学、阳明心学以引导信众善存感恩、敬畏之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地方和谐稳定。
城隍神
城隍神,是中国古代的城市保护神。古代年终合祭百神,所谓蜡祭八神中第七为水庸(水沟),相传就是后来的城隍神。城隍神多是由那些忠、勇、义、善、贤的人士死后担任冥界的地方官。各地城隍神名不一,如福建都城隍庙立的是西汉御史大夫周苛,平和县城隍庙立的是唐代诗人王维。人们把忠君爱民的民族英雄、功臣、义士立为当地城隍神,是希望他们的阴灵像其生前一样保佑一方子民。
地理位置
平和城隍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九峰镇东门内。
平和城隍庙
交通指引
平和县人民政府距离平和城隍庙40千米,驾车约50分钟可到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