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瓯值庆桥 编辑
建瓯值庆桥,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迪口镇黄村,是明朝时期的古桥。
建瓯值庆桥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位于建瓯通往福州的古道上,是一座木结构伸臂叠梁廊桥,基本保留了明代中期始建时的原结构与原形制,是中国东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廊桥,也是闽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桥身大致呈南北走向,纵轴为北偏东20°,为单孔井字型圆木伸臂叠梁廊桥,分为台基、伸臂叠梁、廊屋三个结构层。桥长30米、宽6米、跨径6.5米。建瓯值庆桥建筑中保存有大量的、较为完整的明清题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廊屋构架上还局部保存了福建地区比较少见的明代彩画,可以反映明代乡土信仰分布圈,是研究明代福建地区乡土建筑营造、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史料;为研究闽北地区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重要实例,对研究福建省明代建筑、梁式木廊桥的演变都有重要意义。
2019年10月,建瓯值庆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建瓯值庆桥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迪口镇黄村
所处时代:明朝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324-3-12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54年,建瓯值庆桥有一次修缮。
2019年,修复建瓯值庆桥,发现了尸骨罐。
建瓯值庆桥
建瓯值庆桥
建瓯值庆桥北端大部分建在硬地和桥墩上。两侧台基由块石垒砌而成,上面铺井字形粗大圆木构成伸臂,逐层向河心出挑。南端北首,无寸钉片铁,靠着纵骨与横骨相互连接,相互依托。典型的木伸臂廊桥,也被形象地称作“握桥”“挑桥”。
建瓯值庆桥
廊屋与伸臂叠梁
廊屋 、梁架、斗栱 、插栱
榀架与纵架并非垂直,而是成88°夹角。桥两侧直棂栏杆夹着长廊式的通道,两边有长凳,是供行人小憩,闲聊的地方。廊屋与叠梁外侧均有遮雨板保护木结构。廊屋重檐部分的内柱升高,出插栱承上檐。当心间用斗栱构成藻井。单檐部分榀架为四柱九檩,以插梁、插栱、斗栱组成,檐柱出插栱承下檐。插栱、斗栱用材较大,最常见用材规格为140毫米×80毫米。梁、枋、串大多为月梁形,梁、内柱间的串为扁作月梁形,顺脊串与上金檩下的串为圆作月梁形。梁架中的月梁与斗抱造型精致,支撑廊屋外侧遮雨板的缠枝形斜撑也较为别致。木构廊屋保存了明代中期始建时的原结构与原形制。
藻井与题记、桥台与伸臂叠梁 、伸臂叠梁
值庆桥廊屋居中三间为重檐,当心间用斗栱构成藻井,插栱、斗栱用材较大,月梁、斗抱、斜撑等构件样式典雅。藻井、梁架上,还保存有明代风格彩画。大部分构件都是绘有以莲花、云纹、锦纹为主的纹饰,月梁形梁、枋的端头绘有旋花纹,藻井顶部绘云龙,主要使用墨色、土红、白色三种颜色,符合明代彩画的样式与风格特点。
建瓯值庆桥
神龛与木橱
藻井下方设有神龛,供奉观音菩萨;南端神龛供奉华光大帝;北面神龛供奉真武大帝,真武乃水神,百姓请来镇水、护桥。两端神龛下设有木橱,存放着当地先民的尸骨罐。
明代风格彩画、题记
地理位置
建瓯值庆桥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迪口镇黄村。
黄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政府开车前往建瓯值庆桥,路程约61.8千米,用时约1小时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