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秀全故居 编辑
洪秀全故居,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新华路52号。洪秀全故居始建于清代,原故居于金田起义后被清军焚毁,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参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洪秀全故居景区总面积26300平方米。
洪秀全故居保护范围包括洪秀全故居、书房阁、洪氏宗祠等建筑,洪秀全青少年时期手植的龙眼树、书房阁出土的石狮子、洪仁玕故居遗址和民房墙基等文物和遗址。洪秀全故居为泥砖瓦木结构,一厅五房,六间相连,客家人称为“五龙过脊”;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子约13平方米。 洪秀全故居展示了农民运动领袖洪秀全成长初期的历史环境,有着浓郁的客家风情和田园风光,是了解当地农耕文化、客家民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娱乐休闲的场所。
1962年7月,洪秀全故居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洪秀全故居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洪秀全故居被定为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年,洪秀全故居被定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洪秀全故居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洪秀全故居先后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点、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中文名:洪秀全故居
外文名:Former Residence of Hong Xiuquan
地理位置: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新华路52号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洪秀全纪念馆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开放日16:30起停止进馆参观
景点级别:AAA级
景区占地面积:26300平方米
门票:8元/人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始建时间:清代(1636年—1912年)
重建时间:1961年
保护范围:洪秀全故居、书房阁、洪氏宗祠、龙眼树、民房墙基等
地址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
洪秀全故居
门票
13元/人
1、对18周岁以下(含18周岁)未成年人实行免票;全日制大专、本科学历学生凭学生证实行半票。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对65周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荣誉军人、残疾人凭借相关证件、持有广州市无偿献血优待证免收门票 ;60-64周岁老人实行半票。
2、青少年购票入园时需出示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香港、澳门、台湾等入境游青少年凭《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明可享受门票优惠价格。
3、在“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春节假日期间,对单次购买全票的游客实行门票价格20%的优惠。
交通
地铁:广州地铁2号线白云文化广场B口,转公交712路线人爱医院站下车,再转花21路公交至洪秀全故居总站。
或广州地铁9号线花都汽车城站D口转乘花21路至洪秀全故居站。
公交:乘坐花都区公交花21路至洪秀全故居总站。
自驾:导航输入“洪秀全故居”。
免费政策
2020年2月,为表达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敬意,景区将在疫情结束并恢复经营后向医务人员免费或优惠开放。(具体优惠细则以各景区公告为准)。
故居内部照
洪秀全在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出生不久,全家就迁到官禄布定居。官禄布村一开始没有正式的村名,因村子里有家卖棺材的铺子,“官禄布”便得名广州花县当地客家话中“棺材铺”的谐音。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18岁的洪秀全被聘为官禄布村塾师,任教于书房阁。
洪秀全故居始建于清代,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洪秀全故居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
金田起义后,清政府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和清同治三年(1864年)先后两次进村“诛九族”,官禄布村成为一片废墟。洪秀全故居被清军焚毁。
清宣统三年(1911年),洪氏族人修复洪氏宗祠。
解放前,洪氏宗祠改为乡村小学,校名为“秀全小学”。
洪秀全故居
1959年,考古发掘,按当年的墙脚墙基,重新建成复原书房阁。
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房屋墙基,参照客家民居形制重建,同时还复原了洪秀全青少年时期读书和教书的村塾“书房阁”。
1962年,洪秀全故居右侧的“洪氏宗祠”被增设为辅助陈列室,对洪秀全生平作简单的陈列,实物收集主要是图片文字资料,而且着重洪秀全早期活动方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洪秀全故居陈列室受到红卫兵的冲击,为保护历史遗产,陈列室一度关闭。
1974年,洪秀全故居陈列室恢复展出。
2014年1月10日,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大布村官禄布村洪秀全故居东侧的新建的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
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
洪氏宗祠
郭沫若手书: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水塘旁边有一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是洪秀全青少年时期亲手种植的,在太平天国失败那年,它被雷电从中间劈成两半,奄奄欲绝。清政府曾借此残枝示众。可是这棵树活了下来,并以它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一棵青龙体态的大树,象征着太平天国将士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洪秀全亲手种植的龙眼树
洪秀全故居西端第一间为洪秀全夫妇住房,洪秀全夫人赖惜英在此房产下儿子洪天贵,即后来太平天国的幼天王。 室内有仿客家样式的床、桌子和凳子。
洪秀全夫妇房间向东数的第二间房间,是埔置洪秀全当年缅怀和赞颂他的太祖公从嘉应州迁来花县创基立业,建立洪氏家族的纪念处,是洪秀全歌颂他的太祖公洪英纶和太祖母徐氏的功德的房间。房间里悬挂有洪秀全的太祖父洪英纶和太祖母徐氏的大幅画像,还有洪秀全亲自撰写的对其太祖父和太祖母开创基业的赞词。
洪秀全太祖公太祖母画像
洪秀全故居内部
历史人物
洪秀全
艺文
在1961年(也有说是1959年9月),谢觉哉在参观洪秀全故居时,即兴题写了一首诗:天王理想今日现,扫尽不平才太平。留得千载龙眼树,年年展眼看分明。此诗后来发表于《羊城晚报》。
文艺作品
拇指名人故居系列:洪秀全手植龙眼树
洪秀全故居
1984年,广州市财政拨款10万元,新建接待楼,解决故居周边用地问题,征用了故居参观范围用地3000多平方米,用铁栅栏围起种植花草,进行绿化。
198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洪秀全故居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花都区政府对洪秀全故居、书房阁和洪氏宗祠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1994年,洪秀全故居被定为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花都区政府投资500多万元,围绕“恢复、保护、充实、利用”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洪秀全故居周边民居进行了首期复原工程,使景区的面积由原来的4000平方米增加到1.3万平方米,并利用复原的民房充实了陈列内容,使洪秀全故居的参观容量和环境都得到较大的改善。
2000年,洪秀全故居被定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洪秀全故居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上一篇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