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海关旧址 编辑
潮海关旧址,组成建筑分别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开埠区和濠江区礐石半山,分别建成于(1898~1922)年间,其中,“潮海关旧址”项目中的潮海关钟楼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民国十年(1921年)竣工投入使用。
潮海关旧址包含潮海关钟楼、高级帮办宿舍、低级帮办宿舍、外马路副税务司公馆、礐石副税务司公馆等5处海关历史建筑,系汕头海关前身潮海关的总关办公大楼、税务司(相当于海关关长)和高级职员在汕头市区的寓所,为汕头市区现存为数不多仍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国时期西式洋楼,也是见证汕头这座百载商埠商贸发展和变迁的地标式建筑。 广东汕头潮海关旧址是侨乡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见证着百载商埠汕头的发展变迁。
2019年10月,潮海关旧址被评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潮海关旧址
地理位置: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开埠区和濠江区礐石半山
所处时代:1898~1922年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每周三、六全天对外开放
编号:8-0669-5-15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潮海关旧址
潮海关旧址分别建成于(1898~1922)年间,其中,“潮海关旧址”项目中的潮海关钟楼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民国十年(1921年)竣工投入使用,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早期海关钟楼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汕头海关的前身“潮海关”一直在此楼办公。作为汕头百载商埠沧桑巨变的见证者,旧时汕头就有“钟楼鸣,午炮响”的说法,老一辈的汕头人由于 海关钟楼的大钟每隔一小时报时,是汕头人生活以及轮船通关的标准时间。
汕头海关,成立于1950年,前身可追溯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粤海关下设的庵埠总口,距今330多年历史。清咸丰三年(1853年),粤海关在汕头妈屿岛设立海关,称潮州新关,辖庵埠总口及其所辖各口。清咸丰十年(1860年),被洋税务司控制的潮海关设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潮海关主权,于1950年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汕头海关。1984年,汕头海关升格为正厅(局)级海关,直属海关总署领导。关区毗邻港澳台,地处于广东省沿海经济带东翼,业务管辖范围涉及粤东5个地级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梅州市、汕尾市)和全国首个特别合作区——深汕特别合作区,覆盖面积3.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5公里。现有1个副厅级机构(缉私局),18个正处级机构,15个隶属海关单位、2个副处级办事处,另有8个事业单位和1个总署托管的事业单位,在职关警员2000余人。
2008年,潮海关旧址中修复后的海关钟楼开辟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
潮海关旧址5处海关历史建筑
潮海关钟楼现状

潮海关旧址

潮海关旧址
展厅
2010年5月,潮海关旧址的海关钟楼(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初,潮海关旧址的海关钟楼(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潮海关旧址被评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潮海关旧址的海关钟楼(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外马路2号。
海关关史陈列馆
门票价格
免费
开放时间
每周三、六全天对外开放
交通线路
可乘坐汕头公交第23路、3路、46路、10路、11路、13路、16路、25路、35路、36路、37路、1路、17路汕头、9路、19路、12路、32路、33路、101路、7路汕头、14路、2路、5路、26路、西堤-礐石蜈田轮渡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