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碉楼 编辑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境内,是广府建筑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020年12月16日,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文名:开平碉楼
外文名: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
地理位置:广东省江门开平市
文化类型:文化遗产
申遗年份:2007年(第31届)
级别批次: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城市:广东省江门市
所属国家:中国
适宜游玩季节:4月-6月和9月-10月
建议游玩时长:4小时
开放时间:08:30~17:30
著名景点:日升楼与翼云楼
电影《让子弹飞》外景地广东开平碉楼群
1855年至1867年随着客家人的迁入,开平土地上爆发了一场本地人和客家人的恩怨斗争。当时开平本地人出海外经商、工作,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带着从海外积攒的财富回到家乡。这些财富也招来了土匪的惦记,甚至直接上门抢劫。这时,原本要买地建房、光宗耀祖的华人华侨大多将房屋建成了“碉楼”样式,保卫家族安全。其实碉楼原型在明朝就已出现,但兴盛起来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据统计当时开平就有超过千座碉楼,鼎盛时期超过3000座。在那些动荡年代中,碉楼成为开平人的安全港,也是华人华侨衣锦还乡的最好见证。
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南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了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司徒氏四乡自卫队队部就设在这里。同年,谢创同志的父亲谢永珩先生兴建“中山楼”,为纪念孙中山而取名。
开平碉楼
2001年,开平市以“开平碉楼与村落”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历时8年之久,终于在2007年有了圆满的结果。开平碉楼与村落总面积为1438亩,主要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地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古村落和立园。
按建筑材料分
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等。
钢筋水泥楼
碉楼
钢筋水泥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收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整座碉楼的用料全部用水泥、砂、石子和钢筋建成,建成之后,极为坚固耐用,但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也有的在内面的楼层用木阁组成。
青砖楼
开平碉楼
泥楼
泥楼包括泥砖楼和黄泥夯筑楼两种。泥砖楼是将泥做成一个个泥砖晒干后用作建筑材料。为了延长泥砖的使用寿命,工匠们在建筑泥楼时,往往在泥砖墙外面,抹上一层灰沙或水泥,用以防御雨水冲刷,从而起到保护和加固的作用。黄泥夯筑的碉楼是用黄泥、石灰、砂、红糖按比例混合拌成作为原料,然后用两块大木板夯筑成墙。这样夯筑而成的黄泥墙,一般有1尺多厚,其坚固程度可与钢筋水泥墙相比。
石楼
石楼用山石或鹅卵石作建筑材料,外形粗糙,矮小,却坚固耐用,这种碉楼数量极少,主要分布在大沙等山区 。
按使用功能分
开平碉楼
众楼
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
居楼
居楼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4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
更楼
更楼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岗、河岸,高耸挺立,视野开阔,多配有探照灯和报警器,便于提前发现匪情,向各村预警,是周边村落联防需要的产物。更楼出现时间最晚,现存221座,约占开平碉楼的12%。
典型楼群
雁平楼 | 开平立园 | 方氏灯楼 |
马降龙碉楼群 | 锦江里瑞石楼 | 自力村碉楼群 |
日升楼与翼云楼 | 开平赤坎古镇景辉楼 |
历史价值
开平碉楼
艺术价值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体现了中国华侨与民众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在开平建筑中,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兰风格拱券、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
文化价值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寄寓了侨乡人民的传统环境意识和风水观念,是规划、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理念的优美结合碉楼这种单体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水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点式的碉楼与成片的民居相结合,在平原地区宛如全村的靠山,满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护的心理。从民居到碉楼由低到高的过渡,表达了村民“步步高升”的愿望。
科学价值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
2022年12月,入选2022年11月AAAA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榜单。
开平碉楼
1983年3月,开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南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开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山楼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3月,开平市人民政府筹资300多万元,兴建南楼纪念公园,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南楼进行修葺,另增设纪念馆、雕像、牌楼等景致。
开平碉楼
2001年3月,开平市成立了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从各有关部门抽出精兵强将专职开展碉楼保护和申报工作。6月25日,开平碉楼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2年7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九届96次常务会议通过《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
餐饮
当地菜式:黄鳝饭、水口白菜汤、赤坎豆腐角、赤坎蒸鹅、鸭粥、开平狗肉。
交通
开平碉楼
由于碉楼分布较分散,如有4人以上建议包车,一般30元/人左右。也可以搭乘公交车前往景点,公交车收费1.5元至5元不等。开平市水陆交通方便,开阳高速公路与 325 国道横贯全境地,从广州乘坐客车或自驾车到开平 车程约 1 小时 20 分。 国家一级口岸——三埠港每天有 2 艘豪华客轮往返香港的, 4 小时可达目的地,开平至香港:每天 13 : 30 开出。 广东省汽车站(广州火车站旁)至开平客车,头班:上午 6 : 30,尾班:晚上 7:30 ,每隔 35 分钟一班;广州中山八路汽车站至开平客车,头班:上午 6 : 30 ,尾班:晚上 8:30 ,每隔 35 分钟一班。
经过各著名碉楼、民居景点班车频密,义祠至马冈班车经过:立园、自力村村落群;义祠至金鸡班车经过:马降龙村落群。
住宿
从五星级酒店到几十元的招待所都有,在一般的旅馆,60元左右就可住到条件较好的双人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