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天然塔 编辑
宜昌天然塔,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社区长江北岸,始建于晋代。
宜昌天然塔为砖石结构仿楼阁式高层建筑。塔通高48.3米。除基座外,塔身共7级。塔基座和各层塔室内外平面均为正八棱形。从第二层起,各层塔身均用尺寸相同的条砖砌成清水墙面。塔体轮廓自下而上逐层递缩收分。该塔采用壁内折上式铺砌梯石条,从须弥座内(即底层塔室)循梯逐层上登,直至顶层。塔体各层外周均用薄砖叠涩出檐,其下饰以砖雕如意三踩斗拱。各层各面檐头上悬有风铃。地面为条砖“人”字形铺地。室顶亦用薄砖叠涩砌成八角攒尖顶。塔的顶层中央立有直经30多厘米的楠木柱,穿透顶层屋面,支撑着覆钵式的塔顶。屋面正中竖置用多种金属制成的形状各异的塔刹。
2019年10月7日,宜昌天然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宜昌天然塔
地理位置: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社区长江北岸
所处时代:清代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380-3-18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乾隆十年(1745年),当地士民捐资在原塔基处重建,但因资缺匠寡,屡建屡圮。仅建塔基二级。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东湖县(今宜昌市)士绅徐经业(原南京太湖知州)、张古魁(原荆州道台)、王永言、卢鸿儒、覃永泰等捐资建天然塔。
现存天然塔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续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经过三年寒暑始成。
2007年,宜昌市人民政府修缮。
宜昌天然塔
宜昌天然塔
宜昌天然塔
从上述引用的文字中,可以概括出两点:一是修天然塔为了镇客山和镇水口;二是为了壮文峰,助起人文。而其渊源则来自晋人郭景纯。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修天然塔只是往日风水理论传承下来的一个表象。清代宜昌人士对风水理论最笃诚的要首推徐经业等人了,据(宜昌县志初稿》卷二十九介绍,徐经业“调傥敢任事凡邑中大营缮,可以辅地形振文风者,辄身任其劳,庀材鸠工,始终不倦,如天然塔鼓楼、奎星楼之建修,皆其所揆而经营者也。”由此可见,宜昌故往很多类似公益的建筑项目,大都与“辅地形振文风”有关。又因宜昌城背山面水洪水无情。这样,镇水口免水患的任务就要依赖此建筑承担了。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永远是办不到的。因为它们只是一种意念的物化和某种精神的寄托载体,而不是基于科学技术的抗洪防汛实体设施。所以,历史上当地修建了很多以“镇水口”为目的的建筑物,诸如黄陵庙、水府庙、杨泗庙、镇江阁、水神庙等等,但洪水一来,这些神庙是什么作用也不起的,并没有给老百姓攘除灾害,带来幸福。宜昌人民祖祖辈辈都经受过水惠的肆虐,都有着切肤之痛的体验。
宜昌自然塔
天然塔在砖石结构建筑科技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可供今天借鉴,特别是它的各层楼梯采用塔壁内折上式和各层塔室顶部采用八楼叠涩砖砌的结构用以抗震的技术,更值得珍视,至于整个塔体端凝柔和、风姿卓约的美感以及精美绝伦的负塔力士石雕,更使天然塔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2019年10月7日,宜昌天然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天然塔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社区长江北岸。
天然塔
交通
乘坐宜昌公交109路、B1路、B9路可前往天然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