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编辑

湖南省岳阳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湘北会战中三战三捷而立的纪念碑,刻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分三大部分,即三战三捷四个大字的石刻,65个注解碑文石刻,三捷泉石刻。三战三捷石刻为一露天摩崖石刻,面积为178平方米。石壁的东边,镂刻了“三战三捷”4个大字,从右至左横排,左边碑文从右至左竖排,与碑名各占一半面积;石壁的西边镂刻65个字,文字从右至左竖写横排,正楷阴刻;三战三捷靠东南方10米处,杨森部第二十军第133师师长夏炯题有:“三捷泉源”4字,从右至左,正楷阴刻。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保存完好,是中国爱国官兵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也是宝贵的书法文物。

2013年3月5日,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地理位置: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所处时代:1942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842-5-23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刻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翦波树了一块“大云山抗战胜利纪念碑”。

1993年,大云山建立森林公园,将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列为大云山一级人文景观加以保护。

遗址特点

编辑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是原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杨森为纪念湘北抗日和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在大云山留下的大型石刻。位于大云山隆兴宫西侧约200米处的一块大石崖。时任临湘县长王翦波请杨森题字,由40名石匠,历时两个月完成。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分三大部分,即三战三捷四个大字的石刻,65个注解碑文石刻,三捷泉源石刻。

三战三捷石刻

三战三捷石刻三战三捷石刻

三战三捷石刻为一露天摩崖石刻。整块石壁宽15.8米,高11.3米,面积为178平方米。在石壁的东边,镂刻了“三战三捷”4个大字,从右至左横排。每字高 2.15米,宽1.81米。左边碑文从右至左竖排,与碑名各占一半面积。

65个注解碑文石刻

65个注解碑文石刻65个注解碑文石刻

石壁的西边镂刻65个字“倭寇侵我中国,在湘北相持五年,中经大举犯长沙三次,赖民众协力,将士用命,都予击溃。国人正精诚团结,矢志澄清,泐石共勉。杨森题。大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文字从右至左竖写横排,正楷阴刻。

三捷泉源石刻

三捷泉源石刻三捷泉源石刻

杨森题刻三战三捷靠东南方10米处,杨森部第二十军第133师师长夏炯题有:“三捷泉源”4字,凿成的石壁平面22.8平方米(5.7×4),每个大字约1平方米,从右至左,正楷阴刻。

历史文化

编辑
大云山三战三捷

大云山当中原入湘粤要冲,控扼鄂南、湘北、赣东,自古为军事要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武汉失守。日寇为了打通南北交通线三犯长沙。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中国军队英勇抵抗,经历3次大战并取得大捷,这就是“三次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

价值意义

编辑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保存完好,是中国爱国官兵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也是宝贵的书法文物。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编辑
2014年9月1日,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路程约70.1千米,用时约1小时52分钟。